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

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 第20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孟尧道:“是世子担心青州有变,特意吩咐我与公孙先生提前回来,襄助大人守城。”
“太好了!”
夏柏阳到底是一个文官,孟尧一到,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
三人一道上了城门楼,看着那密密麻麻席卷而来的兵马,孟尧拧眉道:“霍烈大军被阻在西京,这股狄人军队,是从何处冒出来的。”
夏柏阳亦有同样困惑。
猜测:“会不会是之前逃窜在落雁关外的狄人残兵。”
一旁公孙昶摇动羽扇,施施然道:“一般残兵,断断不会有如此气势。看来,这狄人背后,有大庄家,大靠山。”
他这话若有所指。
夏柏阳顾不上深究,只问孟尧:“加上谢世子留下的三千精锐,城中可用的兵马不足一万,若狄人真的打定主意从正面猛攻,怕是迟早有一场恶战。”
孟尧将手放在城墙上,紧握成拳,道:“狄人没有落雁关作退路,不可能持久作战,所以,无论多苦多难,我们必须将城门守住。”
“除了主城门,南北两处城门也要加强防范。”
“劳烦夏大人现在就发动府吏,将所有守城工具全部运到城门上来。”
夏柏阳点头。
“好,我这就去办。”
当日夜里,狄人果然从西、北两处城门同时发起猛攻,好在孟尧与夏柏阳准备充足,连弩火箭机石齐上,狄人两次进攻皆以失败告终,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夏柏阳与孟尧等人却不敢有丝毫放松,因敌军就在五里外安营扎寨,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一夜激战,众人个个灰头土脸。
好在夏柏阳这个知州亲自登上城楼守城,与将士们共进退,城中百姓已由最初的慌乱转为镇定,甚至天亮之后,许多百姓主动来到城门楼,给辛苦守城的将士们送吃食和御寒的衣物。一些年富力强的壮丁甚至主动加入到守城队伍里来。
夏柏阳大为欣慰。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守,第一次体会到当一个好官的意义。
“我已派人从东城门出去,将急报送往上京。谢世子正在西京与霍烈激战,短时间内恐怕无法脱身,朝廷应当会另派援兵支援。”
夏柏阳坐在草席上,啃着干硬的馒头,同孟尧道。
孟尧同样就着馒头喝水,神色略复杂问:“夏大人当着觉得,朝廷会派援兵么?”
“自然!”
夏柏阳信心满满。
“今时不同往日,西京收复在望,这些狄人,不过秋后的蚂蚱,且统兵之人不是霍烈,只要朝廷能派援兵过来,与我们里应外合,抗击狄人,青州之危自然可解。”
孟尧笑了笑,没有说话。
夏柏阳不由问:“怎么,是夏某说错了么?”
孟尧摇头:“我也曾在上京做过一阵子的官,对眼下朝廷,可谓失望至极,凡事总喜欢往坏的方面想,实在没有大人这份好心态。”
夏柏阳拍拍他肩膀。
“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确可恶,可圣上爱民如子,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摆脱世家压制,不会置青州于不顾的。”
孟尧搁下碗,站了起来,隔着城墙往远处望去。
天空浓云堆积,飘荡着尚未完全散尽的硝烟。以甘州为界,整个大渊仿佛被分割成两片天地,一方宁静祥和,富丽繁华,一方战祸不断,满目疮痍,仿佛嵌在整片江山上的一片痈疽。
可惜青州与西京的硝烟飘不到上京。
只要狄人打不到上京,世家大族依旧可以毫无负担地酒池肉林,奢靡享乐。
朝廷也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两州百姓的血泪与苦难。
狄人突袭青州的消息于两日后传到凤阁。
卫瑾瑜已经回到凤阁办公,接到消息,并无多少意外,平静收起急报,去呈给恰好在值房办公的顾凌洲。
顾凌洲神色凝重阅过,与韩莳芳一道在早朝前去太仪殿见了皇帝一趟。
天盛帝正由曹德海服侍喝药,听闻消息,怒火攻心,急咳了几声,与韩莳芳道:“爱卿掌管兵部,无论用何方法,务必第一时间派援兵入青州支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