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第15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其实戴名世出来了,给他的危机感也很大的。那么因他的一本《南山集》而起的文字狱还远吗?今天自己这也算误打误撞的,试探了一下老头的底线吧。
老头的底线,好像就在江南人对朝廷的认可上。
但既然自己都在这个位置上了,南山集案他一定要阻止。
可惜的是胤祝不知道这个南山集案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否则能更精准地掐灭源头。
至于说《南山集》就是源头不让他出版就好了,这个已经不太可能了,在胤祝很小的时候,这本文集已经很出名了。
胤祝还在书店看过,其实除了直书南明小朝廷年号,人家书里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非要抠字眼揣度作者意图的话,那意思就多了。
再说清朝文字狱的根子,不在于文人的诗文上。主要是他们心里有病根,就跟胤祝今天一说起当年清军对江南百姓的戕害时老头就大怒一样的。
不过今天胤祝说起当下甚为敏感的问题,并不是为了日后南山集案的爆发给老头打预防针,他只是很单纯的口嗨,在良好的气氛下把心里多年来的疑惑给说出来了而已。
然后就自己把自己坑到了奉先殿,阴森倒是不阴森,但是祖宗们也不能跟他网聊,挺无聊的。
胤祝出来换祭祀时穿的吉服的时候,看见自家量儿板着脸站在台阶下,笑着给他挥了挥手:“你先去乾清宫的侍卫班房睡觉去,我这儿没事。”
谢无量摇摇头,一声不吭的转过了身去。
给胤祝拿衣服来的方敏达终于绷不住冷脸了,“十五爷,您就一点都不怕吗?”
胤祝看了看他身上的官服,点头道:“怕啊,但是这不是有你们陪着我吗?也就没那么怕了。”
要是把他自己扔到阴森森的家庙什么的,绝对挨不过去。
方敏达:感觉自己这个礼部郎中快要当头了。
十五爷的意思是,奉先殿可怕吧?这话他要怎么跟皇上回,再说他又有几个胆子不敢回的?
胤祝重新回到殿内,在悠悠的香烛味道下跪好之后,看着只挂着三幅画像的整洁墙面,想到一个问题,这三位祖宗在地下会不会被明朝的二十几位皇帝围殴啊。
*
康熙几乎一夜没睡,靠坐在炕上的软枕里,一只手握着《十万个为什么》一只手握着《我的爸爸天下第一》,面前的小炕桌上,摆着的是一副能看出地形的中国地图。
西洋钟的指针一圈又一圈的走过,玻璃窗隔着的外面能看见比较明亮的光线了,康熙问道:“什么时辰了?”
梁九功小心翼翼地回:“不到寅时,皇上要不要睡会儿?”
康熙把那两本书放到一边,“更衣。”
换了一身玄色朝服的康熙正在洗漱时,胤礽等人在外求见。
看着进来后跪下替十五求情的这些个年长儿子,康熙问道:“你们知道朕为什么让十五去跪奉先殿?”
儿子们诚实答:“儿臣不知。”
康熙犹豫了下,还是没打算说,叹了一声,道:“都起来吧,等他长了记性,朕自然会放他出来。”
当初废太子时,康熙最怕的是儿子反目兵戈相向,而在刚才短短的两个多时辰里,他看见的却是十五手握钢刀对准的是大清。
都说一个王朝要烂,是先从根子里从内部烂起来的,他大清却是直接把一根反骨长在了核心。或许是因为词条的影响,这个儿子对大清的认同没有对中国的认同高。
虽然这俩词儿是一个意思,康熙依然纠结十五到底是更喜欢未来的中国还是现在的大清。
这有点像追问一个人是喜欢未来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听出来的十五的意思:百姓最重要。
他们怎么跟明朝打都可以,不能伤害百姓是最基本的。现在他也要求,更加平等的满汉一体。
他御宇这么多年,从没有敢于放松对江南的监控,不能说没有担心南明势力的死灰复燃。白莲教能在江南屡禁不绝,也不能说仅仅是因为那地方远离北京的控制。
十五的想法,太超前了,二百年后他这么说可以,但是现在不行。康熙自己还能容得下他,以后登基的儿子呢?
过去的两个时辰,康熙完全是在想退路,万一十五因为看不惯朝廷的腐败,要把朝廷给灭了,该当如何。
十五的确是胸无大志的,但他却是词条教养长大的,他知道朝廷以后会腐败到让周围的小番国占领东北分走土地,现在都敢跟他这么说,以后有足够的兵权了未必不敢一气之下把越来越不争气的朝廷给灭了。
从他看不惯那些纨绔子弟欺压平民的处理手段,康熙就知道,这个儿子是不会为爱新觉罗氏抛弃可以让中国强大起来的那条路的。
康熙一方面欣慰,他对十五没有看走眼,十五何止是对皇位没有野心,他对大清都没有野心,那孩子心里恐怕只有一个中国。
一方面发愁,恐怕任何不利于这片土地的事情,在十五看来都是错误的,必须要承认的必须要改正的。
那孩子的立场不在大清,只在这片土地和百姓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