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轻哼了一声,但能听出来是带着笑意的。每年臣子们儿子们都会给他准备贺礼,也能看出来都是精心准备的,但是谁也没有跟胤祝似的,从开始准备礼物就在他眼皮子底下闹出挺大动静。
康熙从一开始担心儿子没学会,把自己炸到了烧到了,到现在的期待,不过期待昨晚上已经没多少了。
“你说你给朕准备生日礼物,难不成就是那个笔?”
胤祝感觉清醒了很多,又去洗了一把脸,才坐下来吃东西,“怎么可能,儿臣忙这么几天,就给您一个那么寒酸的礼物?”
康熙:“那是什么,先让朕瞧瞧。”
胤祝:“明天不就是您寿诞的正日子了,皇阿玛还是多等一天吧。”
康熙:---
初春早晨的太阳带着四季中最柔和的光芒,洒在畅春园的每一个角落,琉璃瓦上彩光闪烁,平静的湖面微光粼粼,路边整齐的花坛边偶尔能看见一两棵小野菊。
绿茵茵的草地上有几只仙鹤正在来回踱步,大长腿长脖子,缓慢踱步的时候就越发透露出一种难言的矜贵优雅姿态。
谢无量已经开始跟着胤祝给他从翰林院找的两个资深老师在恶补文化课了,胤祝也没带凌树,这两天都是一个人出门。
今天走到仙鹤园这边,看到仙鹤们跟这清晨的景色特别相衬,就停下脚步逗弄了一会儿。
看守仙鹤园的小太监还提来一桶刚捞上来的鱼,让胤祝喂着玩。
这些仙鹤可能是经常跟人相处,显得特别通人性,胤祝拿的鱼一扔出去,它们便飞起来叼进嘴巴里。
正觉得这些仙鹤比提督衙门的狗聪明了很多,身旁响起一道声音:“参见宝郡王。”
李绂停在几步外行礼。
胤祝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李大人这是要上值还是下值?”
翰林院的官员一般都要值夜,以备皇上可能半夜想谈谈诗词,或者想找个人说说话什么的。
但畅春园太大,胤祝现在又不守在园子里玩,这还是自打那天在西直门外遇见赶驴车的李大人之后,第二次瞧见他。
李绂心道,终于遇到您了,关于赵光义的事情,这次一定要解释清楚,“下官辰时末刻下值,这是下值前去领赏膳,没想到这般巧遇到您。”
第114章 明白了
胤祝看了看, 那前面还有两个小太监和别的翰林官员,李绂能单独过来跟他说话,应该是顶着被同事误会的压力的。
因为胤祝看得出来, 李绂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会想着靠谄媚某个皇子上升的。
“我也正好要去京城, ”胤祝放下桶,让人给他端盆水来洗洗手,“咱们一起走吧。”
宝郡王一定是不想他被前面的同僚误会,才这么着的,看到宝郡王随便在小太监端来的水盆里洗洗手, 自己拿出来帕子擦擦就走,李绂才意识到这位爷待人之真诚周到。
这样的一位皇子, 真的很难让人不心生好感。
眼下李绂就被感动到了,心想着他自己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小翰林, 谈不上能帮人家一位郡王的, 但以后如果有机会,能帮一把的话他不会缩到后面。
不过感动了一下子之后, 李绂就清醒了, 毕竟他要说的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实在不必如此感激在皇子们中间做出明显的选择。
再说等他熬出头到能帮十五爷说话的份上, 还不知道要过多少年呢。
“张大人,年大人,竟然是你们两个, 好巧啊。”看清等在远处的两个翰林官,胤祝顿时比刚才还热情,赶忙走上去跟人家并排, “感觉好久都没有看见你们了呢。”
心里走了几个来回的李绂:他是不是想的有点多?
张廷玉的嘴角微微抽动一下,笑道:“见过十五爷。”
年羹尧倒是更热情一些, 打了千:“见过十五爷。”
胤祝:“哈哈哈,咱们一起走吧。不对,你们还要去领膳呢,就顺路一段时间好了。多日不见,我真的有好多话要跟你们说呢。”
这话说的跟他们好像是失散了多年的亲人一样。
张廷玉年羹尧:———
“不知道给你们的当值一夜的人准备的膳食怎么样,荤素搭配的可均衡?你们是领到家里吃还是在园子里吃?园子里有没有给你们准备专门的食堂啊。”
这位爷问的,怎么感觉皇上身边的人过得比外面的人还苦呢。
宫里虽然规矩重重,但对大臣们尤其是当值的大臣,也有很多充满了人性化的安排,翰林院这些夜晚宿值宫内或是行宫的,都有专门的饮食更衣处。
毕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不可能让他们因为当值把自己搞得不像个样子。也不知十五爷在外面都听了些什么,会有他们连吃饭地方都没有的误会。
年羹尧张廷玉微笑道:“都挺好的,多谢十五爷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