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你来跟我们说说,开海政策上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我对我爹的孝顺是真心实意的,哄堂大孝用在我们父子之间不合适,用在我上面那些哥和他们儿子中间才准确。】
不过现在这个场合不对,胤祝决定过了这会儿,给四哥三哥这些膝下儿子一大群的哥哥讲一下【坑爹】和【哄堂大孝】。
胤祝跟上众人:“皇阿玛,你们是在说开海吗?儿臣可好不容易盼到这一天了,儿臣觉得首先需要设定几个主要的通商港口,其次是要有一个官员总裁开海事宜。这个人选,儿臣有个早就看好的张柯就是最合适的开海总裁。”
总裁这个词胤祝还是听三哥那些修书的说过,大概就是总理一切事物的意思,还莫名合了现代大公司老总的称呼,用到开海事务上超级合适。
众人:---要不要把自己的意图暴露的这么明显。
十五爷为自己人争取高官厚禄的时候,还真是毫不手软。
那张柯,以后怕是要飞黄腾达了。
康熙没有立即同意儿子提的这个人选,只说要考虑考虑,西山围猎结束后的第一次大朝,便将此事拿出来让众臣商议。
一二品大臣都知道开海的原因,说实话就算是现在心里不想动不想改变,但是想到十五爷的小作文和那么些条约,也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海禁开不开,而是开海之后涉及到利益分配,以及若是开海,沿海百姓必定不务本业要去追逐更大的海上利润,如何规定才能让海边局势在这个大浪潮中保持平稳。
太子提出了一件事,开海之后,可以运输出去的物品也要做一个明确规定。
四爷的意见是,瓷器和丝绸、茶叶历来是往出运的大宗,应该定品级,可以细分六至五个等级,前三等级的都不准私人运输出海。
随着开海,盐糖这样的物品也会是大宗,每年应该定量。
因为十五的奖励,大清现在的雪花盐以及糖产量较去年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两淮盐,由于李煦拿到雪花盐制作方法以及水泥的时间最早,现在两淮盐的价格已经到了二十文一斗的最低水平。
大清共划了十个盐场,各大盐场都有对应的就近销售岸,不能跨区卖盐,这个政策目前不变的话,为了防止两淮盐商将好盐倾倒回海中,出海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是首先要保证两淮地区一年用盐的量,再出海,但商人逐利,一旦允许食盐外出,出海到外面利润更高他们必定是都要往外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