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华年打算将离京城远一些的六十亩地大庄子划为“大本营”,生产供他们一家食用的肉油果蔬,种些赚钱的东西,开设一些制作商品的工坊,同时修好宅子,偶尔去踏青度个假。
而城门边靠近皇庄的那三十亩地,秋华年把它们规划为“实验田”,蹭着皇庄的人手和财力物力,多做一些不一定有成效的尝试和实验。
秋华年再次去皇庄旁边的地时,皇庄上的户部官吏闻讯找了过来。
原来元化帝曾令皇庄上的人找秋华年询问能榨糖的甜菜根的情况,他们打听了一下,知道秋华年初春会陪杜云瑟进京赶考,怕恰巧错过,索性在京城等人。
反正这一大块子地都是齐黍乡君的,不怕他不来。
上一次秋华年刚来就被太子“劫”走了,这次负责皇庄的户部官吏终于找到了机会。
这位官吏姓田,单名一个稷字,功名只考到举人,因为擅长农事且当时恰巧有空缺,被吸纳入户部做了个不入流的小官,派来管理京城外皇庄上的种植事务。
虽然是个连九品都算不上的不入流小官,但毕竟是在京城做官,办的还是自己擅长的差事,田稷已经十分满足了。
秋华年和田稷交流了几句,发现他确实懂得农事,不是那种只会胡乱发号施令的官员。
“齐黍乡君,您上奏给圣上的折子里说,甜菜好好培育可以像甘蔗一样榨糖,这究竟是真是假?”
秋华年笑了笑,“当然是真的,我可担不起欺君之罪。”
田稷吓了一跳,连连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之前从未想过甜菜竟可以培育到如此程度。这样的话,岂不是其他五谷菜蔬也可以?”
秋华年露出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田大人说到了点子上,确实如此。”
“大人应当知道良种的道理,丰产的庄稼留下的种子,会更容易出苗,这个道理放在所有植株上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对方法,不仅可以往丰产上培育,还可以用环境诱导植株产生其他变异性状,培育几代后保持稳定,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种子了。”
秋华年的一些用词比较奇怪,但放在语境里,田稷可以理解意思,他只当这是秋华年习惯性的方言用语,没有在意。
——好端端的,谁闲着没事去挑一位圣眷颇浓的乡君的语病呢?
况且比起用词,秋华年话里的信息才叫田稷心神震荡。
他当然知道良种是怎么来的,皇庄的一大功能就是培育良种,但他从未更深层次地想过,没有想到用这些方法培育更多东西。
麦穗更大的小麦、味道更甜的瓜果、棒子更长的玉米……田稷的心咚咚跳,突然觉得他什么都能尝试一下了。
秋华年对田稷的反应乐见其成。
他上辈子毕竟不是正儿八经搞农业科学的,也没有神奇的金手指,许多东西只能说个大概,想要成功,一定要借助古人的智慧,寻找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努力。
人多力量大这个道理亘古通用。
田稷听秋华年说甜菜已经在辽州培育过两轮,成功得到了更甜的甜菜根,迫不及待地想问细节。
秋华年索性把魏麦的信息告诉田稷,甜菜培育主要是魏榴花的弟弟魏麦负责的,田稷去问他更方便。
田稷当即打算向上禀报,请上司考虑请魏麦进京,这事如果成了,魏麦一家就有大造化了。
秋华年这次来并没有见到太子和十六,但皇庄上派了人过来,帮他规划测量土地,秋华年选定了两亩半的地用来盖宅子,把大概样式定好,钱一交,直接当甩手掌柜,皇庄的人手不用白不用。
佃户更不用愁,这三十亩地原本就是有佃户的,和地一样从皇庄里划出来就行了。
秋华年又留了一亩半的地给佃户们盖房子居住,二十几个佃户的身契已到手,一座庄子当即落成,从头到尾只花费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秋华年回去后和杜云瑟感叹,“亲力亲为惯了,我已经有些爱上这种只用动脑子动嘴,事情就办好了的感觉了。”
怎么办?再这么下去,他卷王的名号不会不保吧?
杜云瑟捏了捏秋华年有些消瘦的下巴。
“华哥儿明日要做什么?”
“还没定下,有好几件事没办呢,大庄子上的主宅盖好了,要去验收一下,顺便规划今年种哪些庄稼,教佃户们如何给果树扦插育苗;皇庄边的小庄子种什么回头要和田稷对接一下;西市的铺子虽然还不能开,但装修可以提前搞起来,在京城开秋记六陈,做产品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也要研究……”
“呃……”
秋华年眨了眨眼,好吧,刚才想多了,他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卷王。
“我帮华哥儿想想明日要做什么。”
“嗯?”
“寸金院的杏花开了,新楼梯也打好了,柏泉买到了上好的杏花酒,华哥儿明日在家陪我小饮几杯吧。”
杜云瑟亲了亲秋华年的眉心,清贵君子唇角含笑,低头看着自家小夫郎,长长的睫羽在冠玉般的脸上闪动。
美人邀约,秋华年立即“昏庸”地把一大串待办事项向后推移,愉快地给自己放了个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