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387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坐落在水边山间的,赫然是座小城。
“到建水城了。”
船把头从船舱里钻出,手里拎着一只铜钟,不断的敲着。
钟声在船内回荡。
建水城?
听到这个地名,陈玉楼眼神顿时一亮。
建水,便是建在抚仙湖边的古城。
历史上一度称之为临安。
几百年来一直望水而落,城内多是彝族、傣族和白族,也有少数汉人行商定居于此。
听到船把头催促声。
众人纷纷从船舱里走出,站在甲板上,眺望着不远外的码头。
“下船。”
“入城!”
第174章 深山大泽皆龙蛇
过东门朝阳楼。
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
本以为和南涧古城差不多,就是座边境小城。
但出乎一行人意料的是,建水城虽然确实不大,但一路高墙园林,纵三横四,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
分明是只有苏杭才能见到的古园林。
除此之外,南诏国时代的分佛寺古塔,双阁十七孔石拱桥,还有彝族特有的黄土宫殿。
当然。
最令他们惊讶的。
还是遍布城内的书院。
走了半个钟头不到,就已经见到了四座年代久远的书院。
临安府学、崇正、焕文、崇文。
灯火摇曳间,朗朗读书声。
要知道,这幅情形即便是在湘阴都难得一见。
随意找了个当地人一问才知道。
建水城崇儒读书的风气之盛,在整个滇南都是数一数二。
早在几百年前。
滇南科举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一半左右,堪称滇南之冠,所以又有临半榜之称。
自古以来,临安府的读书人,科举入仕,进朝为官。
退仕后又回到城内,要么大建书院,要么入院教书。
也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几百上千年下来,建水城中无论汉人、彝族还是佤人,家家户户皆以读书为荣。
即便如今乱世。
读书之风依旧不减。
一行人中大都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何曾见过如此景象。
山上许多人,大都还是小富即安的想法。
稍微看得远的,也只是想着拿命博一身富贵,然后下山买几亩良田,娶个媳妇开枝散叶,却从未想过读书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