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齐齐摇头,见韩进有些累了,不禁全都散去。韩进独独留下郭嘉贾诩戏志才钟繇李儒几大智囊。
“本将打算构建一支暗碟来了解各方信息,名为锦衣卫,可分为东西两部,此事就由奉孝和文和负责吧文和对内,奉孝对外,本将的意思,你们可明白吗?”
几人同时心神一紧,暗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众人没料到韩进讲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让贾诩这个刚刚进入的人来掌管,一时间,心里都有些奇怪。
贾诩双目低垂,并没有什么激动的表现,和郭嘉起手一礼,“嘉(诩)遵命”
第二日的朝会果然如韩进所料,激烈异常。而辩论的东西就是李儒等人的问题。
而率先难的果然如韩进所料正是司徒王允为的额一些官员。
“陛下,李儒此人,助纣为虐,跟随董卓一来,鼓动董卓杀忠良,乱朝纲,此为一罪。他与董卓狼狈为奸,对弘农王大不敬,是为二罪。鼓动董卓火烧洛阳,掠洛阳百姓离家千里,此为三罪。而华雄在汜水关前斩杀忠良,祸害百姓,也是罪大恶极,此等人不杀不足以泄愤。而蔡邑蔡大人更是不可理喻,董卓大罪,不用微臣数说了,可是蔡大人竟然劝陛下饶恕其家人,臣现在深表怀疑,当初蔡大人连升三极,是不是受到董卓的诱惑呢,或者本就与董卓勾结了。”
“王大人,你休的血口喷人,老夫只是就是论事而已,董卓是罪不可恕,可是祸不及家人,董卓作乱,关他八十老母何时?与二百家人何干,难道非得诛杀九族,才能彰显陛下威严吗?”蔡邑提高王允攻击自己,先反击,为自己辩解。
韩进冷眼观看,并不说话,只是心中却已经怒火中烧了,谁道知道,蔡邑是自己的师傅,而王允偏偏在此时向蔡邑难,理由还是这么不充足,韩进当然怀疑王允的用心了。想到此,他抬头看了一眼上面安安稳稳做着的献帝。
一身黑色的新龙袍,瘦削的脸上经过这几天的修养渐渐有了些红润。面上似喜非喜,嘴角上翘,似乎在想些什么,神之石不时乱转的眼睛显示着他此刻的心思,并不宁静。
事实上,献帝此时的心思的确并不宁静,今日朝堂的争论看起来平淡的很,但是见过无数宫中斗争的他自然明白王允与蔡邑争论背后 的意义,说好听点,是为了皇权威严,说难听点,就是互相夺权。
在献帝眼中,此时的朝堂,无疑分为三大派系,一者是以王允张温为的保皇派,一者是以韩进为的新势力,第三者是以皇甫嵩为的墙头派。
献帝之所以不阻止二人的争论,也是有目的的他心中也想试探一下韩进的意思,韩进对百官的态度。因此,有时候,他会在背后推波助澜,让事情更大化。
“王司徒,蔡侍郎虽说为董卓家人求情,但是只是就是论事,若是因为这样,就说他有罪,那以后可就没人说话了。”忍了好久,见二人依然故我,韩进忍不住出言阻止。
韩进一说话,群臣立时一阵怯怯私语,士孙瑞黄婉几人更是私下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叹了一口气。这韩进终于出手了,可是心下请额u也责怪王允,你说你挑谁不好,偏偏拿蔡邑来立威。不要说蔡邑是韩进的师傅,就算一蔡邑个人声望而言,也不是说随便就能处置的。只是想归想,。他们都是一个阵营里的,看到王允张口结舌,却不能不挺他一下。
黄婉率先出来奏道:“陛下,臣以为,蔡大人虽然言行不当,却也不足以治罪,只是那李儒和华雄等人解释董卓心腹,他们为祸甚多,不斩不足以平民愤。”
献帝点了点头,环视了众人一眼道:“蔡大人之事就此作罢,这只是黄大人所言,各位以为如何?”
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立时站了出来,“陛下,臣等附议,斩杀董卓旧部,以平民愤。”
献帝转过头来看着韩进,笑道:”韩将军以为如何呢?”
韩进面色肃然,拱手一礼,朗朗说道:“陛下,微臣一介武夫,只懂将兵,不懂朝廷之事。”说道这,他停了一停。观察众人眼色,见王允等人脸上一喜,心中不禁冷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