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四章 夜夜笙歌(3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黄石从张元祉那里领走了小马哥,临走张元祉让黄石务必提携小马哥。小马哥自然千恩万谢,广宁军毛文龙部蒸蒸日上,他也不甘心总当亲兵,毕竟岁数摆在这里,总不能当一辈子亲兵。张元祉也很满意,毛文龙派黄石去广宁还是个好差事,总算又找到机会,能提拔一个嫡系出来了,真是赚到了,还要多帮黄石留心,看看还有没有功劳资格可以当把总的,他那队都是新兵,黄石只找了两个能勉强当军官的老兵,空着几个缺,不能让陈忠找到机会塞人进去。自己在军中的根基可是要牢牢盯住啊——

后金起兵以来,到天启元年七月以前,明朝已经丢失土两千里,丧师三十余万,折总兵、副总兵几十员,参将、游击等将官不计其数,而四年征战,明军未有斩一首,俘一奴,获一酋,得一旗,复寸土。

镇江大捷,广宁军以二百兵,斩首数百,复地数百里,献后金旗十面,伪印五,奴酋数人,虏兵三十余至北京阙下,北京明朝朝廷也在连续的惨败之后,用盛大的受俘仪式挽回了一点面子。消息迅速传遍朝野,明军以少敌多而大败建奴的消息,扫清明朝上下官民心中关于女真不可战胜的神话,史称此役在天启朝的影响如“空谷回音”。

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上,大明各地官员纷纷上天子称贺,天启皇帝也自认为确实是因为自己洪福齐天,辽东巡抚王化贞运筹帷幄的结果。在为百官称颂声中的天启皇帝飘飘然同意了王化贞所有的保举,并根据王化贞的方略,下令各部重新议定辽东攻守,这个决定显示,大明朝廷的风向不再是“宜守不宜攻”。

这个决定在此时发出,无疑是非常轻率的,因为天启皇帝作为统治者,应该认识到,在阉党和东邻党剑拔弩张的政治气氛下,任何议论都不可能从实际出发,双方随时都准备抓起一切手边一切能抓起的东西,然后用最大的力气向对手投掷过去。所以,这个轻率的决定,立刻成为点燃东林党和阉党新一轮决战的导火索,初掌大权的魏忠贤急迫希望借靠军事胜利稳固自己的权力,所以对修改东林党主持定下防守方略,进而采用更强调积极进攻的王化贞方略很有兴趣。而东林党也决心全力保卫原定方略,从而从阉党身上板回一城,两党都高度看重这场较量的胜负并全力以赴……此时,仍然在辽海苦苦挣扎的广宁军毛文龙部,绝对没有想到他们孤注一掷的图存之战,竟会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朝廷的政治结构和辽东战局的整体战略。(笔者按,谁说小人物就不能撼动天下?)——

“圣上大悦,朝廷同意本抚保举,已经决定授予毛文龙广宁都司职、加副总兵衔,自行任命督司、千总和游击衔,参将亦可向广宁镇或本抚保举。此外,毛总兵另有赏银二百两。呵呵,尔等本抚亦有赏赐。”王化贞心情很好:“黄石,毛总兵的信里对你很是称赞,并附上张元祉千总对你的极力推荐。本抚已经命广宁镇正式授予你广宁军千总职务,并送兵部备案。这还有十两银子,是本抚给你的赏赐。”

“谢抚台大人提拔,谢抚台大人赐银,卑职感激不尽,愿效犬马之劳,来报答抚台大人的赏识提携之恩。”

“好,好。毛总兵给本抚信中还说到军饷,军器问题。这个毛总兵说你都知道的,就交给你带回去。”

“是,大人,毛大人确实吩咐过卑职这些事情。”

“那好,本抚来问你,这两百兵将,一年来没有折损么?”

“回抚台大人,大人明鉴,确有折损,但毛大人从辽民中征募士兵补齐原额,这些新增士卒还没有发给安家费,此外还多了……”

“好了,好了,本抚不是要为难你这个小兵,不用这么紧张。这些补充理应先报备广宁镇,镇勘合后再报备兵部,兵部堪合方可下发军饷,你是个小兵,不知道这里很是麻烦啊。总之,折损的人员就算要补齐也要广宁镇派出补齐。毛总兵补充的兵力,本抚准了,今日以后就是广宁兵,但是要等兵部勘合后才开始有饷。其他多出来的士兵只可算义兵,毛总兵要把他们算广宁军,本抚也准了。但是等本抚上报朝廷以后,让兵部报备勘合以后,成为广宁军正式编制,才有军饷一说。本抚也会在给给毛总兵的信里面提到这些事情,就如此。”

“谢抚台大人,大人英明。”

“本抚知道你还要问原来的兵的饷,就是一年的军饷。”

“是,大人英明。”

“一月折色应是一两五钱,但是朝廷也没有发足,所以本抚按一月一两实发与你,可好?”

“谢大人。”

“但是广宁十三万大军处处需钱,也在欠饷,本抚若是全数发于你,恐怕毛总兵与同僚面子上也不好看,再者,你部也有折损。嗯,本抚与你一千五百两银子清了这积欠,可行?”

“谢大人,卑职替全军上下谢过抚台大人。”

“至于本色,海路运送不易,本抚见毛大人信中说到铠甲军器,不如本抚就批你一些军器,就此清销。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