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四章 夜夜笙歌(5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毛文龙在双岛引颈就戮,这事件彻底激怒了东江军上下。只要我把握好机会,煽动东江军为毛文龙报仇,格杀袁崇焕于双岛,断了东江军回朝廷的退路,就可以趁机掌握东江军和东江水师。”黄石再一次盘算了自己的计划:“引军直击扬州、南京,扬州府储粮充沛,可供大军数月,南京军库的储备可以武装十万大军而有余,洗掠江南沿海各府,得银钱无虑千万,散三成以结民心,崇祯二年,阉党对江浙的剥削让百姓很苦,还没有恢复。进可开创新朝,退则突袭琉球,割据台湾以观天下安危,侵掠广东、福建、浙江。亦不失郑成功。嘿嘿。”——

镇江之战让广宁军出了名,这欢乐是建立在东林党的痛苦之上的。王化贞主战,熊廷弼主守,本来东林党在攻守的争论占据上风,压制广宁军不得浪战。年来王化贞不顾朝廷定下守局的决议,一而再,再而三顶风作案,派出小股部队进攻后金领土,全部铩羽而归,这样东林党主守的呼声更加高涨。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王化贞这次挖掘出来的军事冒险主义者毛文龙能取得这样的大胜,而且本次胜利,似乎证明了王化贞的论断,就是明军可以在野战和进攻战中击败后金军。皇帝表现出倾向主战派的举动也鼓励了王化贞。对此,辽东经略熊廷弼愤怒地指出,多年来,明军没有一场胜仗,说明毛文龙这次胜利不过是侥幸中的侥幸,看看王化贞其余派出的军队的下场,野地浪战,万万不可。另外,熊廷弼也要求追究毛文龙私自违抗朝廷全面防守战略,主动出击的行为,并借此进一步打击私自支持毛文龙出击的王化贞。

造成这激烈动荡的罪魁祸首,广宁军毛文龙部现在也绝对称不上春风得意了,毛文龙治下的百姓从两万跃至八万,兵力也突飞猛进到三千人。因为,镇江缴获到的物资,被激增的兵力人口所抵消,武器虽然有缴获,但是也有消耗,如果没有黄石靠违法犯罪手段搜刮了一批武器,算平均武装度话,毛文龙部比以前更接近丐帮而不是军队。毛文龙以战养战的计划虽然成功,但是也就是把苟延残喘的日子又拖长了两个月。

随后王化贞又不断接到毛文龙的求救声。可是王化贞手里有十三万军队,军饷每年要一百六十万两和上百万石米豆。虽然朝廷下拨了数百万军饷和几百万粮食,但是经过太监、朝臣、兵部、户部、库房、辽东经略、巡抚衙门和库房、广宁镇库房、总兵、参将、游击、千总、把总层层发单、签收、勘合。普通广宁军士兵不但仍然吃不饱,穿不暖,而且一年还是要欠几个月的饷。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是我更辛苦,还是只能替毛文龙找朝廷要。”拥兵十几万,议饷数百万的辽东巡抚王化贞看到毛文龙请拨三十万白银和一万士兵的信后,立刻明白他给不出这些东西。但是王大人也不愿意看到毛文龙这个进攻战略标杆就这么倒下来。他把皮球踢到了兵部,兵部再踢给朝廷。

虽然朝廷最后决定给予毛文龙赏赐而不是惩罚表明王化贞赢了一城,但是王化贞借势替毛文龙讨三十万白银和一万士兵的要求还在朝堂上激烈争论,因为如果通过这个奏章,就标志着朝廷将展开全面战略反攻。一时间,无论是关宁军还是广宁军将领,都停下手边其他工作,将全部精力都投向在北京朝廷进行的守战争论,为各自的朝中奥援摇旗呐喊……——

“黄千总,这次你做的很好,”毛文龙看到运回的武器以后,果然非常高兴,马上令黄石来镇江城官署见他,“马把总的任命已经报广宁镇备案,回去告诉他,他正式得到广宁军把总职务。”

“是,大人,谢大人夸奖,卑职不敢当。”屋子里除了黄石和毛文龙,只有张远见侧立其后,更无第四人。

“王大人来信,朝廷即将正式下令,要大举伐建虏,要我部做好准备,三方并进!建功立业便在此时,”毛文龙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直很高兴,“如此看来,本部很快就要得到大批援军,嗯,到时候本将也要多多依仗你等了。”

“大人,卑职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黄石知道毛文龙为什么高兴,大举伐后金就意味着镇江地区不会立刻面对后金的沉重压力,只要给毛文龙一年半载的时间消化领地,人口,毛部就不可复制,这里土地辽阔,后金如果不部署重兵,简直是无法防守。而只要广宁大军越过辽河,后金就不可能部署重兵在此。但是黄石思虑很久,觉得还是有必要透露一些自己依靠历史和现实得来的想法。

“说。”毛文龙看了他一会儿。

“卑职以为,朝廷大军不出辽河则罢,若出辽河,恐怕自取其辱,”黄石看着毛文龙越来越沉的脸色:“卑职敢问大人,若以大人兵出三岔河以前的二百兵攻镇江,胜负如何?若镇江守军尽是女真兵,我部攻镇江会如何?以我部攻镇江当夜之混乱,若被建奴骑兵逆袭,其下场如何?大人,自猪岛出兵以来,大人治军有方,我部苦战数月,故战斗力已经远在广宁军他部之上。镇江之战,我军仗人众,靠内应,方可击败少数完全没有防备的建奴。其后作战,我军势大,敌军胆寒,胜利如水到渠成,其中亦有汉军内应。我部胜利,虽然并非熊经略所谓的侥幸,但是若要与人数想当的女真兵正面对战,以我部现有马术、弓术、武器、铠甲也恐难事,何况大大不如我军的广宁军他部。请大人明察。”

“所以黄千总认定广宁军必败,哼,本将现在就可以治你一个扰乱军心之罪。”

“大人,卑职不服,此番话,并非军前所言。何况,”黄石早胸有成竹:“卑职认定,广宁军也不会出辽河。现在邸报频传,王大人和熊经略经抚不和,已经是天下尽知,朝中为守战之策吵得一塌糊涂,亦成前宋党争之态。大人,如果不是王大人全力支持,我军根本不能出广宁镇,而即使得王大人如此支持,我部尚且艰苦如此,试想,若是朝中有党争事,稍微制肘,广宁军如何可能得粮饷装备,大举出辽河?蒙古,无信胡虏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蒙古如何肯出大军,为我大明效死力?三方并进,空谈而已。卑职敢情大人莫望助力,还是早作准备为好。”

毛文龙震惊的表情黄石还不多见,不过这也在他预料之中,毛文龙从来就缺乏政治嗅觉,树敌众多,“但是王大人的命令已经宣读全军,巡抚大人要我部务必坚守镇江。”

“大人,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黄石坚定地说。

“大人。”过了好半天,黄石忍不住小声喊了一声。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毛文龙的语气听起来软弱无力。

“大人,卑职以为,我部已经尽得镇江精华,当清其府库,尽送龙川。镇江左近,一马平川,若建虏大军来攻,真死地也。攻镇江前卑职就以为,攻此城不过是为了卸包袱,聊解燃眉之急,如今,我部领民众多,我部当收其精壮,或从军,或垦于龙川。发榜余者,告知迁于此者可获半价、低价售土地若干亩,免赋十年。如此我军得人,得财,结民心。无敌来则据,有敌来则弃,归怨于建虏,而我军练五千精兵于龙川,虎视辽东,进退自如。其乃名利双收之策。望大人明察。”

“那召开军议的时候,黄千总是要力主撤出镇江了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