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开始向沈阳集中主力,十二月末,辽南广宁军和义兵都被后金摧毁,朝鲜广宁军逃奔安州、皮岛,后金四大贝勒先后奉命从朝鲜、镇江或者辽南返回。同月二十七日,后金开始向海州运送大量物资,包括攻城器械、粮食和武器。一时间,海州物资堆积如山。后金试图出海州,指向三岔河,然后攻击广宁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广宁军此时已经苦心经营辽河防线达一年之久,辽河防线哨探立刻察觉后金这一战略意图,飞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
“抚臣从来就不说实话,不干实事。”辽东经略熊廷弼把王化贞的信扔到大厅中间,第一百次地对厅里的大批属下咆哮出这句话。
“大人息怒,”一个关宁军官站出来:“主动进攻建奴领地,也是朝廷的意思啊。”
“胡说,”暴怒的熊廷弼指着被他揉成一团,扔下去的信说:“王化贞这个呆子,本经略问他出兵的军粮在哪里。他竟然说夺下海州,就可以用建奴积蓄在海州的粮草。本经略问他铠甲军器何在,他竟然说王师士气如虹,建虏军中皆首鼠两端之辈。六万大军就可以扫平辽东,胡说,胡扯,真误国之奸佞……”
熊廷弼对着关宁军众将破口大骂半天,然后叫幕僚备笔墨,再次上朝廷。
“……朝中诸臣因门户之见而不能容臣,内借阁部,外借抚臣以困臣。照此下去,臣今无望矣!”天启皇帝缓缓念完熊廷弼的上奏,询问他的臣子们有什么看法。
“陛下,抚臣王化贞下令整军备战以来,熊廷弼屡次召集广宁、关宁诸将,皆言不能战!更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诋毁王化贞‘不说实话,不做实事’。臣以为,当定熊廷弼以‘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罪。”兵部尚张鹤鸣首先发言。
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是王化贞的提法,就在不久前,王化贞回京面圣,慷慨陈词:“愿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臣不敢贪天功,但愿从征将士厚加赏赉,辽民赐复十年,海内除去加饷,而臣归老山林,于愿足矣!即有不称,亦必杀伤相当,敌不复振,保不为河西忧也。稍需时日,经臣以三路蹙之,歼敌必矣。臣又愿与经臣约,怒蛙可式,无摧战士之气;劳薪可念,无灰任事之心。但过河之后,将士有不能破敌逃归者,尽杀之,其军前机宜,许臣便宜从事。若一切指挥必待报而后行,则无幸矣。如以臣言为不可,乞罢臣而专责经臣,庶得一意恢复,不至为臣所挠乱也。”
(笔者按,大明的文臣在说漂亮话方面,那一个个真是没得比了。王化贞的这个原话细细读之,其间真可见忠臣孝子之心,真可闻金戈铁马之音。笔者不怀疑文臣可能具有的杀敌勇气,但是笔者不信任文臣的用兵能力。)。
这次陈词很是打动了年轻的天启皇帝,从而确定要主动渡过辽河攻入后金领地。
“陛下,经臣受国恩重,而不思与虏战,日日与庙堂言战,笔战,此必败坏辽事。”
“陛下,经臣请饷千万,拥兵十数万,不能复辽东寸土,畏敌如虎,实在枉辜君恩。”
……
最后天启皇帝下令兵部尚张鹤鸣于正月十一日主持会议,讨论辽东攻守、经抚问题。
天启二年正月十二日,群臣建议天子专用王化贞,召回熊廷弼。
天启二年正月十三日,朝廷接到辽东报告,后金将于十五日出兵海州,攻广宁。皇帝与群臣认为此时罢免熊廷弼,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下令,辽东经抚二臣“功罪一体”,就是无论谁立功,都有另一人的一半功劳。无论谁获罪,另一人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希望能用这个办法缓解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
天启二年正月十六日,努尔哈赤留两千骑兵防备皮岛毛文龙,留三千守沈阳。出后金铁骑两万、汉军两万、一万后勤辅助人员,共五万大军海州。同日,广宁周边戒严,辽东巡抚王化贞命令广宁军各部精兵向广宁集结。
天启二年正月十九日,辽东经略熊廷弼领关宁军至广宁右屯。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日,努尔哈赤进抵三岔河。后金大军开始渡河。广宁军河防军崩溃,被追击二十余里,尸横遍野。
“大人,建奴已经抵西平。”孙得功向王化贞汇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