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十七章 南海崛起(1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接到黄石批评的信以后,曹寿整个人一下子垮了下来,几个月来的不眠不休的工作积累的疲劳,长期提心吊胆储存的不安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大病痊愈以后,曹寿也专心负责军务,把邓肯连同整个铸炮机构都交给汪总负责。

台湾南海军的主要贸易手段就是转口贸易,小马的手下从大明腹地收购生丝、茶叶和水银运到台湾,并把台湾的香料、玻璃、白银等物品拉回去。

这些货物会在台湾被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用白银和贵重的商品交换走。

转口贸易使得南海军苯港的外来人口激增,随着白银和水银的大宗交易逐渐出现,这些西洋人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因此,一些有西洋特色的酒馆、旅店也开始被兴建起来,这里未来甚至会开始聚集异国来远东寻求黄金梦的航海流浪汉们。

在南海军抵达台湾的时候,台湾的原住民分散在漫长海岸线上的无数居民点中,这使得南海军无论是收税还是控制都有很大的麻烦。

但是随着从扬州和日本不断输入人力,新的居民不断沿着几个重要的南海军港口聚集起来,出现了崭新的农业区和工业区。

受到外来人口的压力,蔗糖、大炮、战舰的工业区不断被向内地迁徙,南海军的足迹也终于不仅仅限于台湾沿海部分居民点和有限的港口,势力的扩张也为更多的移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土地和工作。

在雨村的建议下,汪总对台湾的生产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本来根据黄石的惯例,大约有六成的士兵、工匠会得到先进的称号和相应的奖励。现在先进的称号虽然依然存在,但是数量大大减少,而且是彻底而不混杂物质利益的荣誉。邓肯主持铸炮的时候采用精工细作,而且每个工匠可以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成品上,现在整个流程被彻底细化,能拆分得零件一律拆分制造,炮管制造流程也被分成:制模、浇筑、冷却、起出、打磨等步骤,交给完全不同的组去完成。

分工的细化使得负责每个流程的工匠熟练度和技巧都显著提高,不仅大大降低了工时、减轻了浪费,而且加强了对生产时间的控制,附带的重要好处就是把原本复杂的全套工艺割裂成一个个简单工艺,降低了对工匠技术的要求还普及了铸造原理。

受到这个实验成功的鼓励,汪总接受了雨村的更进一步提议,把打造船只、制取工具、提炼蔗糖等工作全部尽可能的细分成尽可能简单的工业片断。

成本和工时的不断降低使得南海军有越来越充裕的人力财力,汪总感到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开始考虑玻璃加工等投资更大、周转时期更长但是盈利也更可观的项目了。与此同时,汪总更下达了关于民生的重要命令,就是为居民的孩子建立航海、木工、长跑等种种俱乐部。

南海军不遗余力地宣传:

一,少年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

二,每天提供给他们白吃的午餐。

三,让领民的后代生活充实是南海军决心推行并坚持的福利。

最后更进一步提到:未来南海军会推出更多种类的俱乐部——射击、举重等等,以便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以后士兵和移民有了孩子以后当然也能享有同样的权利。

……

“法西斯主义的鼓动,资产阶级的温情面纱还有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呵呵,我喜欢。”看完手中的信,黄石笑得异常开心,他一只手捏了捏怀中人的翘鼻尖,接着刮了一下……——

(历史的分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