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二十三章 历史车轮(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军领地已有十万人口,其中宽甸一地已经有一万屯垦军户,加上其他各岛今年可望收获粮食万石。我东江镇在朝鲜得到军田三千亩,也可收获粮食四千石。每月还从天津、登莱运回收购的大米五百石,大豆千石。供应我镇军民食用毫无问题,军粮也略有储备。”在军议上发言的正是黄石,现在东江掌库官已经不用设立了。

“接下来是军饷,”站在中央的黄石喘了一口气,掏出另外一张纸念起来:“经过我镇多次遣人说服,朝鲜国王同意不收取任何商税,我东江水师运向内地的人参、鹿皮等货物也委托一些商家办理,因此每月可以收入白银近三万两、加上其他一些收入(朝鲜、琉球南海军),我东江岁入白银五十万两白银,大部分要用来购买粮食和布匹,剩下还要用来买生铁和工具。只有朝廷刚刚拨下的七万两可以发给士兵作军饷,在下次朝廷拨发军饷前,不可能发饷也不可能补足欠饷。”

这次军饷虽然不多,但是已经极大地鼓舞了东江军的军心,这些天黄石每天都能看见一队队的士兵士气昂扬地埋头训练,几个月来的低迷情绪一扫而光。此外,皮岛的港口每天都有海船抵达,从上面卸下布匹、生铁和木炭。整个岛屿现在变成一个大手工作坊,到处都能听到丁丁当当地打铁声,每个月都有上千把大刀和长矛被生产出来,充足的布匹也被赶制成更多的旗帜和崭新的军服。

“最后是装备,我军现有男丁六万八千,加上家属和工匠共十一万五千人。我军向朝廷报兵十万,兵部批准了其中五千,发给长短兵器七百件,盔甲三百套。加上本镇自行生产、购买的武器可装备八千士兵,其中四千兵在旅顺。六月,朝廷批准了对旅顺之战的赏赐——每颗送到北京的首级赏银一两,每个献于阙下的活鞑子赏银五两。计有一千多两,向兵部购买了十五副铁甲和三千只羽箭。并赏赐每个旅顺东江士兵一尺布、一两肉、一升米、一斤酒。”。

念完了报告的黄石对着毛文龙行礼,然后退回列中,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右手第一的还能站多久。至少在他的概念里,汇报全镇库藏的工作不应该由这个位置的军官来做。唯一让他庆幸的是,现在见不倒以前掌库报告时的兴奋议论,所有站在身后的东江军官都默默地听着他念,没有人出声说话。

接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命令,每个军官都受到了鼓励,当然第一个还是黄石。重新占据义州后,毛文龙先后派出多支部队重新进入镇江、凤凰城、险山和汤战一带攻击后金守军。他因此高度赞扬了在大营负责后勤、训练工作的黄石为东江军这个大跃进时期做出的贡献。

最后毛文龙了人事变动,旅顺战役获胜后他决定再次向朝廷保举军官,其中会有三个新的参将。结束了军议以后毛文龙把黄石单独留下,宽慰他说:在当前的东江镇,后方的工作更为重要。虽然黄石屡次请战,但是毛文龙认为他更重要的工作是;留在皮岛大营,确保把训练好的军队一批批送上海船,奔赴辽东沿海各地。

走进自己的住处时,早乙女慢熊一个箭步冲上来帮他取下了斗篷,像往常一样随着黄石的动作就要无声地退下。但是今天黄石没有挥手,而是掉头叫住他;“你来陪本将喝一杯酒。”酒席只有他们两个人,黄石认定毛文龙送给他的歌姬中有密探,所以他对她们既恨又怕。

“你们日本是家臣制,对。”

“是,大人。小人就是大人的家臣,小人的子孙也永远是大人子孙的家臣。”

“好,我认可你是我家臣,那么作为家臣,你当然希望我的位置不断提高,对不对。”

“当然,只有跟随有前途的家主,家臣的地位也才会有前途,所以慢熊能跟随大人,实在是三生有幸。”

“但是每个人都有不顺利的时候,我听说在你们日本,家主落魄了,家臣还能保持忠诚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正在喝酒的黄石非常烦躁,他感到他积累的威信每时每刻都在流失。

“如果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这个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家主不能提拔、奖赏家臣,总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早乙女慢熊收敛了全部的谦卑姿态,他说话的神色非常严肃:“在日本只有彻底没有实力的家臣才会长期跟随没有地位的君主。大人,地位和实力才能吸引追随者,这在日本也是一样的,世上没有大人说的那种方法。”

听到这个话黄石露出自嘲的笑容,感觉自己的问题真是自取其辱:“亲兵——叫歌姬们来。”他看着早乙女慢熊的眼色第一次出现了敬意:“我们今天好好喝一杯,乐一乐。”

……

柳清扬汇报过工作后的闲聊中突然骂起了日本人,这实在是吓了黄石一跳,因为在他的印象里,柳清扬对日本毫无概念,聊了一段后,柳清扬语气中渐渐透出对其他一些人的敌意,包括新近晋升的东江军官,甚至对朝廷也略有不满。大感惊讶的黄石放下了手边其他的工作,开始对他进行仔细的盘问。

“日本德川幕府非常难缠,只有大人能搞定他们,毛军门只好让大人负责后方工作,如果他们不是这么蛮不讲理,我们自然可以去辽东杀鞑子。”柳清扬愤愤不平的说道,几句话以前他还抱怨毛文龙周围都是一群小人,靠拍马屁往上爬。

“你们都很希望能上战场。”部下向黄石求战的很多,这一直是让黄石很挠头的问题。

“当然,卑职还听说了他们的不少败仗,那叫打得一个臭,我部是东江军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可是却不能去杀鞑子。”经过不断去琉球轮换整编,黄石的部队的装备已经明显高出东江军平均水平,更充足的军饷也让他部下士气高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