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二十节 伤逝(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既然危险彻底消除了,黄石就喊来了贺定远:“今晚张攀他们必定要来叫我开酒宴。你先去帮我扛一晚。有你和吴公公主持,我晚点去也就不算失礼了。”

贺定远知道黄石要去安排善后的问题。所以也不推辞就是一躬身:“末将遵命。”

“好,记得去把金游击他们都叫上。虽然你们品级较高,但一定不要轻慢了他们。”黄石对辽南这些军头都是刻意拉拢的,大明朝廷一喜欢在军队里搞“大小相制”,就是用大头的权威来震慑下面的军头,再用下面军头来分最大军头的权力。基本上唱黑脸的事情都由大军头去干,而唱红脸的工作则由朝廷来完成。文臣认为这样军队就不太容易变成一块铁板。也就不容易作乱。

这种“大小相制”的规矩说白了就是挑拨上下级内斗,比如东江镇左协的军饷全部发到黄石的长生岛(一般来说不会足额),但各部应该发给多少则清清楚楚的发给左协的各个军头。至于到底是黄石狠还是黄石手下倔,朝廷就不管了。反正无论谁把谁坑了朝廷都不在乎。

辽南的这些军头黄石是整不下去的,朝廷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干,就好比朝廷决不会容忍毛文龙擅自吞并黄石的军队一样。在整个辽东,黄石是朝廷用来制毛文龙这个“大”的“小”,但在具体的辽南的区,黄石就是“大”了,张攀这些就是用来制黄石的“小”。朝廷觉得只要军队中山头林立,那么大明的天下就安如泰山了。

“一定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怠慢了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居功自傲……”黄石还在喋喋不休的嘱咐着。

贺定远一开始还勉强耐着性子听下去,过了一会儿就开始乱看乱动,最后实在忍不住知道了,大人你也忒嗦

虽然被无礼的打断了,但黄石倒也不生气,“知道就好。还有,记得不要多说话……”

“知道,知道,大人您教过某的,不就是酒宴上多吃少说嘛,”贺定远一颗心早就飞去酒宴那里了,现在他和黄石说话属于私下交流不太讲究礼貌,所以贺定远极其不耐烦的说:“大人您还说过啥要点来着?哦,对,有空多吃块肉,多喝口酒比什么都实惠,不说话别人也不会把某当哑

“记得就好。”

“记得,记得,某去了。”贺定远草草一拱手就打算去招呼张攀、尚家兄弟喝酒去了。

黄石想想也没有要提醒的了,就微笑了一下:“嗯,去

回到复州城内,伤兵很快就得到了妥善安置,“长生神医”胡青白也带着救护营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治疗。

救火英和磐石营的十个步队和两个马队则重新集结,准备接受营官——也就是黄石的最后检阅。黄石的军队中没有常设的代理营官,这次出征的时候贺定远就是两个营的临时营副,而上次出征日本的时候,杨致远就是暂编远征营的临时营官。

这些士兵全身都斑斑血迹,大多数人手上也都满是风干了的血迹,用“浴血奋战”词形容这些官兵已经不再是一句夸张了。黄石在内卫队的簇拥下,盔甲铿锵的走向正中的一个小台子,下面密密麻麻的站满了高举火把的战士。

一个年轻的军官首先带队上前,他走过来的时候身后还紧跟着两个旗手和一个鼓手,旗手和鼓手都站的笔直,两个旗手一个擎着大明军旗,一个擎着队旗——也就是救火营的营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并且在蛇首旁写了一个大大的“甲”字,那个鼓手则神色肃穆的缓缓敲着鼓,四个人身后还有一个士兵抱着一面旗子。

“大人,卑职救火营甲队队官,千总王简。”

王简对黄石鞠躬抱拳。黄石则回了一个后世标准的军礼。

“职部定编四百人,战前实到三百九十七人,战殁一十七人,负伤三十二人,长枪把总乙海亮殉国,此外还有一名把总重伤。现有官兵三百四十八人。”

“职部……”说着王简就转身从身后的士兵手里接过了那面旗帜。那个士兵交出旗子后就退开了两步,王简转过身双手捧着旗子奉上:“职部缴获建奴正黄旗牛录旗一面。特奉献于大人阶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