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一朝兴必有一朝亡,群臣议仿旧例,毁明太庙,唯帝曰:“不可。秦汉之后,中国不幸,唐失河北,汉儿习胡语七百载,宋亡河南,更有神州陆沉之恨。明太祖以天纵之才,提三尺剑跃马取天下,北击胡、南却越,尽复秦、汉旧观;恢复河套之地,纳吐蕃辽东入版图,使四夷知中国有人;皇明混一海宇三百载,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款,极天际地,罔不臣妾。今虽天命在我,因收其国,岂敢稍毁其宗庙哉?”
帝亲祭明太祖于太庙,祷曰:“我华夏之正朔,自三代始,若非征诛,即由揖让,弱宋不能自守,遂令神器蒙尘。陛下驱逐鞑虏,廓清海内胡腥,光复中华神州,重塑汉家衣冠,微臣每思及此,不胜呜咽仰慕之情,自古得国之正,无甚于陛下者。
或云四季有更替,五行不长盛,明祚已绝,天命有归。微臣谨奉神器,战战兢兢,惶恐无地。臣及子孙,誓继陛下之志,不弃中国寸土、无遗华夏一民,如违此誓,愿人神共亟之……”
遂迁先朝太庙凤阳,命明王四季祭祀之,以齐三庙入于太庙。大赦天下,改国号……
以下为后加入的文字,不算入今天的字数之中。
按:从上个月到现在,笔者又连续写了很多天了,最近事情忙还感冒了,特此要请两天假稍作休息。休息好头脑后,不是也能写得更快些么?再说,接下来的剧情也要好好设计一番,参与大纲讨论的赵游击提出了些很严肃的问题……确实是非常尖锐,需要慎重考虑。
又按:这章结束,笔者拉一下月票,看看下个月有没有希望到前十。
剧情预告:
历史已经改变了吗?辽西地战争,还会不会有反复呢?袁崇焕,还会成为辽东巨头么?
见识过黄石长枪威力的东江左协,做出了他们自认为合理的改进。这次,面对黄石把火器和工兵结合起来而取得的辉煌胜利,关宁军又会和历史有什么样的不同?
面对东江镇左协地辉煌战绩,毛文龙如何看待这个锋芒毕露的手下呢?
东厂提督魏忠贤、朝廷、内阁、山东布政司、辽东都司和民间又会对黄石作出什么样的反响呢?
作为年近三十的二品大员,黄石地终身大事总该有个结局了?
大批东林罪官的女眷抵达长生岛,黄石以为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她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而东林党又会如何理解呢?
面对辽南啧啧逼人的攻势,努尔哈赤、皇太极、莽古尔泰又该如何应对?
没有文官监督地东江镇,尤其是在经济上已经展示出独立倾向的东江镇左协,会不会是唐末以后的新藩镇?帝师孙承宗对这个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势力,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概呢?
年轻地天启皇帝,还有他雄心勃勃的弟弟信王,对黄石这个将领的观感又是怎样的?
已经身处于漩涡中心的黄石,是被汹涌激流一口吞没呢?还是犹能弄潮于惊涛骇浪之上?
敬请继续欣赏窃明后续剧情:第十一章万仞指峰能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