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

第四十九节 豪杰(4 / 7)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抗旨?谁?满桂将军?”

听到魏忠贤的汇报后,天启满脸都是惊奇。这次宁锦之战满桂斩首六十级,叙功以为第一,所以天启特别发了一道恩旨给满桂,把他从都督同知升为右都督。想不到天启的中使到了山海关后在满桂那里碰了一鼻灰,满桂说什么也不肯接旨。

“抗旨都抗到恩旨上了。”天启苦笑了一声,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也太没有面了,不但文官成天抗旨,现在就连武将都抗旨了:“这次宁锦大捷满桂将军叙功第一,为什么要抗旨?”

那个中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万岁爷恕罪,微臣不知,满桂将军嚷嚷着说一定要进京面圣。”

这话让魏忠贤地脸色微变,边将抗旨本来就是很忌讳的事情,而吵着要进京面圣就更没有道理。魏忠贤看天启脸色有迟疑之色,就偷偷问道:“万岁爷,如果再发一道恩旨,除了升满桂将军为右都督外。再加二百两赏银。万岁爷觉得如何?”

“嗯,这听起来似乎不错。”天启犹豫了一会儿,最终他地厚道心肠还是发挥了作用:“唉,算了,满桂将军有大功于国家,他从来没有见过吾,既然他有一片赤之情,吾也不好寒了满桂将军的心,反正抽空见他一次也用不了多久。今天就发中旨给山海关。召满桂将军进京陛见。”

“遵旨。”

……。

天启七年七月二十二日,贵州布政司,都均府,平定司“大帅,再向前就是新添卫,过了新添卫就到了龙里卫,过了龙里卫就是贵阳府了。”说话的是教导队工兵总教官欧阳欣。他早就乘船走海路,然后北上直达桂阳。欧阳欣除了逆向为救火营部属先导站,还负责为贺定远的磐石营打前站。

“嗯,好。此地到贵阳还有多远?”眼见胜利在望,黄石心中的喜悦也是无以复加。

“直线距离是二百里,沿贵州地官道而行,此地到贵阳还有二百四十里,依照大人目前地速度,也就是七天的路程了。”欧阳欣谨慎地又问了一句:“大帅。这两天张大人应该已经到了贵阳,大人是不是先行一步,赶去贵阳拜会张大人?”

欧阳欣口里的张大人就是张鹤鸣。他是一个典型的东林、或者叫党棍,能为国家做的就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王。”因为除了一死以外,张鹤鸣再也没有别的本事能报效国家了。

这位张鹤鸣张大人是孙承宗老师叶向高的至交,也是天启初年的内阁首辅。当年熊廷弼出关经略辽东时,叶向高和张鹤鸣设宴请熊廷弼吃饭。熊廷弼和两人交谈一番后。转脸就和别人说:“这是两个大草包,对辽事一无所知。”

从此张鹤鸣就成了熊大臭嘴的死敌。紧跟着就向天启举荐了老友叶向高地弟王化贞为辽东巡抚。而在熊廷弼、王化贞的经抚之争中,张鹤鸣一直出死力力挺王化贞。广宁惨败后张鹤鸣虽然自请督师关外,但天启对张鹤鸣的平辽策已经倒尽了胃口,连朱批都懒得回给他。

广宁惨败后,天启把张鹤鸣踢回老家去修养了,临行前张鹤鸣又举荐了叶向高的另一个弟,也就是天启的老师孙承宗去督师辽东。这个意思到是很符合天启的心思,于是把张鹤鸣派去南京做工部尚,也算是给他养老。

结果张老头刚到南京没呆两天,广宁案和铸币案就先后爆发了,作为一个资深的东林党棍,当初就是张鹤鸣拼死替王化贞脱罪地,现在他又誓死保卫南京的东林党人,终于让皇帝对他张鹤鸣感到彻底厌烦了。

天启六年,皇帝送给七十五岁的张鹤鸣一个兵部尚外加尚方宝剑,命令他立刻离开山清水秀的南京疗养地,前去西南平定奢安之乱。张老头领旨谢恩后就立刻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贵阳。

在黄石原本地历史上,张鹤鸣在西南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什么都不做,崇祯登基后东林党上台,张鹤鸣的徒徒孙们赠给张老头一个太太师的尊衔,让他离开西南回家养老去了。崇祯八年的时候,李自成部占领了张鹤鸣的家乡,八十五岁高龄地张鹤鸣不顾家人劝阻,拦住了李自成劝他归顺朝廷。

劝降不和后,张鹤鸣就对着李自成破口大骂。李自成本不打算和一个老头计较,就下令把张鹤鸣倒挂在树上,还派了两个兵看着,说他什么时候不骂了就放他下来。结果张老头骨头非常硬,他一直骂不绝口,被挂了几个时辰后疑似脑溢血死亡。

黄石虽然不清楚张鹤鸣未来的经历,可是黄石对东林党棍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南京铸币案发时,张鹤鸣正是南京工部尚,黄石帮他处理了大批东林党制造的铜钱,南京工部欠了黄石不少的人情,两个人也算是有不错的私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