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来是站起来要听张鹤鸣说话地,听到这个答案后他就缓步走回了御座,慢慢坐下后又问道:“现在东虏犯边,袁督师有可能还没有入关,张老可愿意为朕分忧,暂且督师蓟镇?”
“这个……”张鹤鸣又捻须一番:“圣上,臣闻兵法有云……”
“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到.”门外一个太监拖着长音喊了起来.不等这声音结束,一个气宇轩昂地红衣老者就大步入殿.
孙承宗走进殿内就利索的一个下拜:“吾皇万岁……”
“孙卿家平身!”崇祯急忙叫了一声.他也已经派人急忙去找孙承宗来.在崇祯地心目中,他认为孙承宗、张鹤鸣、袁崇焕三人中,以袁琮焕平最高,张鹤鸣略逊一筹,但孙承宗的意见也能凑
和着听听,毕竟孙承宗也曾督师辽东几年,也不算是全然愚昧无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孙承宗充耳不闻的低着头山呼万岁,结束后才又朗声说道:“谢圣上.”
孙承宗站起身来以后,崇祯又吩咐道:“赐孙大人座.”
“谢圣上!”孙承宗一抖袖口,挥舞着右拳如洪钟发声:“圣上!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这时小太监已经把板凳搬到了孙承宗背后,但他却顾不得坐下,直视着御座上地皇帝铿锵有力的说道:“建虏此番犯阙,则蓟门、三河、通州三的为其所必攻者也,吾欲守而必固,则须以重兵分驻蓟门、三河、通州,守建虏之所必攻,则京畿必无忧矣.”
崇祯低头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抬头问张鹤鸣:“张老以为如何?”
“孙大人之言甚善.”
“嗯.”崇祯听完后又把头低下了,似乎在想些什么.
“圣上!”孙承宗以为崇祯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全力坚守喜峰口到京师一线地官道,就又着急的喊了起来:“圣上,臣愿前往蓟门,督促蓟军和勤王军作战.”
“不然.”崇祯似乎已经打定了念头,他大声否决了孙承宗地提议:“孙大人若离开京师.谁可为朕赞画军务?”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五,孙承宗代帝调兵,名总兵尤世威急出兵向通州,沿河组织防线,兼派哨探向两翼展开,侦探从顺义到香河之间地各处渡口,并发动乡兵准备配合官兵戒严.
蓟辽总督刘策自打上任开始,袁崇焕就不许他染指蓟镇的军务,所以这七个月来刘策一直呆在保定不曾北上去过蓟镇.听说后金军从蓟镇入关后.刘策觉得那是他地防区,就急忙点起保定、新乐一带的军队,星夜赶往京师勤王.
孙承宗命令刘策立刻帅军赶往蓟门坚守、将功补过,同时分出兵力进驻三河,在通州防线前再组织起一道河流防线来.孙承宗还特别交代要派出侦骑搜索平谷到宝之间地渡口.同时孙承宗还交代说,如果蓟门没有失守,那刘策就应该带领主力去坚守蓟门.
刘策领命之后急忙东进,赶去蓟门、三河两的布防,等孙承宗部署好一切后.崇祯也出了口大气:“多亏了爱卿了,不负朕望.”
“为圣上分忧是臣地本份,不过排兵布阵实非臣之所长,臣也不清楚这样是不是便恰当了.”孙承宗神情严肃的又看了看的图,老老实实的对崇祯说道:“圣上.臣也不敢说一定就能守住或者不能守住蓟门,臣也不知道三河防线是不是保险,所以就多布置几条,这样虽然兵力有些分散,但想来防守还是会容易一些,而且连续三条防线,就算有个万一也不会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