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花香满衣

第四章 网络对战(5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几分钟之后,系统终于在恼怒的黑客手里重新启动。若云也已经功成身退。

其实,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黑客队伍也在壮大,但是,在这些领域,真正超卓的高手却远远没有美国、日本和印度这些国家的多,从1994年中国邮电部对普通客户开放网络服务算起,中国的网龄已过十几岁,中国黑客的年龄还要更长久些。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院建设了一个试验性质的网络,开通不久,一名欧洲黑客发现了这个陌生的地址并闯进来,成为中国第一个黑客案例。

1996年,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建立BBS。这一年,英国17岁的女中学生莱安诺·拉斯特凭想象写出的《骇客帝国》,成为那一年的畅销书,hacker这个词传入中国,被译为黑客。次年,中国最老牌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黑客从此有了自己的江湖。

真正的黑客追求的是技术,极少人懂得他们世界的语言。1998年,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中国黑客浮了上来。当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直到8月,一部分相关的图片和报道才通过互联网传到了中国,一群愤怒的黑客决定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这次攻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赞许,为次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5月8日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中国网民向白宫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邮件阻塞网路,并成功图改了部分美国军方网页。在这次行动中,一位黑客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还发明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honker,意为爱国的黑客。

1999年正是网络泡沫年,黑客在这阵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泡沫,一群技术刚刚起步的黑客开始建设自己的黑客网站。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中国红客联盟等一大批黑客网站兴起,带来了黑客普及教育。不仅年轻人急于赶上这股浪潮,家长们也格外的支持,一位家长对参加中美黑客大战的儿子说:学了这么多年电脑,也该到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但并非每个人都为这种现象而高兴,当你企图用文化去解构技术,它也许会发展成科学,也许会发展成巫术。老牌黑客alert7说。

黑客大战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黑客,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浮躁和急于炫耀的陷阱,新生代不甘于默默无闻地摸索黑客技术,而是把技术当作玩具。当一批小孩使用木马冰河盗取QQ号码并觉得好玩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崇拜的前辈冰河从未攻击过别人的电脑。

若干次黑客大战后,无论黑客还是公众都开始反思这一行动的积极作用与副作用,到2002年,这股浪潮开始消退,就像lion在他的告别留言里说的那样:激情早已不在。此后几年,尽管各种黑客组织此起彼伏,但大型的黑客大战再没有发生过,而黑客这个原本隐秘的江湖,出于商业的需要,正在驶向浮华和炫耀的水面,绝大部分老牌黑客组织已经转变成了商业机构,黑客也摇身一变为网络安全专家。在网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盟网站,在正式关闭前,已经多次关版,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红盟解散后,有人问:红盟倒了,还有新的黑客站出来吗?这根本不是问题,尽管黑客文化在逐渐由大众回归小众,但伴随着中国外交摩擦而发生的小规模黑客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黑客江湖的浮躁,我们无法忘记1999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当看到白宫网站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里忍不住浮动的快意。

若云专心的编着程序,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已经起床了,妈妈推开书房的门,看见若云还在操作着电脑,爱怜的说:“昨晚是不是在家睡的不习惯?起来得这么早?”

若云急忙站起来回道:“没有,睡的挺好的”

他不敢说他其实一晚上根本没有休息过,怕妈妈过来看他的笔记本电脑,忙打岔道:“爸爸起来了么?”

“起来了,你去洗一洗,妈去做饭,吃完饭咱们就搭车去城里”。

“好,我马上过来”若云一边说,一边顺手关闭电脑。却没有注意,就在他说几句话的工夫,一时疏忽,被人盯上了。

“哈,小丫头,看你这回往哪里躲!”,北京,安全局大楼里,钟华抑制不住的叫道。

若云刚一出手,就被安全局的自动跟踪系统给小心奕奕的盯上了,因为有前几次的失败,钟华这次分外小心,生怕被若云给发现了,就在若云分心和妈妈说话的时候,钟华终于追查到若云的IP地址。因为若云用的是家里的宽带,根本也没有想过谁还能够攻击他的智能电脑,自然是被追到家了。

但这一切,若云还不清楚。

看妈妈去了厨房,若云拔下电话线,仍旧插到家里的电脑上,把笔记本顺手收进了乾坤戒。

就在若云一家动身去西部市的同时,一场巨大的变动也正在日本酝酿之中,突如其来的一场海啸般的电子风暴很快便席卷了整个日本四岛。在短短的时间内让日本在电子电脑方面积累了多年的成就一瞬间毁灭了大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