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道

第二十三回大司马在换人(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汉哀帝这一剑下去,自然不可能是斩了董贤,他也舍不得,只不过割断了龙袍的一只袖子,准确的说,是一尺七寸三分五左右的半拉袖子。(_)

但大汉天子这一剑,却产生了那个被称作“割袍断袖”的著名历史典故,为后世无数人所传唱,人们说起男性同性恋,就常常使用这个典故。

汉哀帝忙着玩男宠,傅仙音却也没有闲着,忙着抢地盘的同时,又重提“上尊号”的旧议。那天未央宫办的回魂宴,王莽就是以她是藩王的太后,硬是把她的座位撤了下去,着实羞辱了一番。思来想去,还不就是因为她没有正式任命嘛!

好不容易把王莽搞下台,这回说什么也得把尊号给我上了!

汉哀帝拗不过,也没打算拗,乖乖传旨:“大汉以孝治天下,朕身为天子,理应为万民表率,做个大孝持孝的样子给大伙儿瞧瞧。朕虽然过继给孝成皇帝,但毕竟是定陶恭王的儿子。因此,联郑重宣布,追尊定陶恭王为定陶恭皇帝,尊定陶博太后为定陶恭皇太后,尊定陶了王后为定陶恭皇后。”

朝廷里溜须的大臣、拍马的官儿也是略嫌多了点,立刻就有人往腚沟子上招呼:“皇上英明,跟您一比我们还叫人吗?简直不孝的畜生一群,不过,您既然要尽孝,何不再孝得彻底一点?臣郎中泠褒,还有黄门郎段犹,战战栗栗诚惶诚恐建议皇上如下: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尊号中的‘定陶’俩字应当换换,那是藩国的名称,干脆冠以大汉国号得了。

再者,既然是大汉太皇太后、皇太后了,车马衣服,也都应该依律,免得外邦来宾笑话咱们。还得为她们两位老人家配备属官,照料里里外外零七八碎的事情……这些属官的职级也不能低,至少应该是二于石一级的。”

汉哀帝瞅瞅泠褒、段犹这俩小子:“就这么些?真没了?要真就这么点,恐怕伺候太后的差事就轮不上两位了……”

“有,有,还有!”一听说有希望晋职晋级.俩小子的发条立马上足:“最要紧的还有一宗大事,您应当为您故去的老爷子恭皇帝在京师立座庙,初一、十五的也好让他享受享受烟火。”

汉哀帝抚掌大笑:“好好好,你们俩把这意思整理成文,明天就交有司讨论。”

奏章下到有关部门,大伙全都后悔死了,这么好的主意怎么就让那俩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给先说了?这不又损失一次升官邀宠的良机,赶紧举双手赞成,期待着能在落实这道奏章的时候逮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争取也升个一两级。

就在所有人支持,一个人出乎意料的反对,他就是接替王莽成为大司马的丹忠大人,他的心里毕竟是向着汉成帝的,心想这么一来,两三代皇帝之后,谁还认汉成帝啊?不行,不行,气喘呼呼,就去见汉哀帝:

“皇上,礼制严格,尊卑才能分明,尊卑分明,人伦的次序才能周正,人伦序正,天地才各得其位,阴阳才各顺其节。人主也好,百姓也罢,都是托了礼制的福才各得其乐的。

您的祖母、生母,为什么要在尊号中加上‘定陶恭皇’四个字?那是根据礼制来的,所谓‘母从子、妻从夫’,上奏章那俩混蛋,还建议为傅、丁二后立官置吏改车易服,打算跟长信官王太皇太后同等待遇,这不是混淆尊卑之礼、扰乱上下之序吗?至于说给定陶恭皇帝在京师立庙,那就更是使不得,定陶恭皇帝,溢号已经定了,按理不能随便改变。

而且像您这种过继出去,为别支继宗挑的情况,古时候也不少见,总的原则是应当以继父为尊,继父亡故,要为他服斩衰的一级重孝三年,而对生父,这个孝期就可以缩短。这是为了彰明本祖、崇重正统呀!

您要说担心定陶那边没人承继烟火,这纯粹是多余的顾虑,孝成皇帝当年立您为嗣,就想到了这一点,特意把楚孝王的孙子刘景立为定陶王,就是为了让定陶这一支不至于绝后才这么做的、孝成皇帝用心良苦,是想让恭皇帝永远成为定陶国的太祖,万世不毁,这是多么重的恩、多么厚的义啊!您现在算是孝成皇帝的后代了,是大宗的继承人,您要奉祀的,是宗庙、是天地、是社稷!”

汉哀帝听完丹忠大人这番话,气笑了;“您说累了?朕已经明白你的意思,马上就会改正的,您先回府去歇息,歇息。”

“皇上圣明,那臣告退了。”丹忠大人有些诧异,居然这么容易就成了,告辞出宫之后,就直奔了王莽的府第,告诉他这个消息。

王莽刚听完就忍不住摇头:“得了,我的老前辈,您这大司马算是干到头了!”

丹忠大人儒功精深,政治智慧却就差的很远了:“怎么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