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道

第五十一回 傅仙音的决死反击(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汉哀帝高兴没几天,老天爷不知趣,又搞了一次天狗吃太阳的故伎重演。那时候的人们自然不知道这只是一次很普通的天文现象‘日食’,把这个当作是上天的警示,按照规矩,得来一次“举直言”,让群臣充分发表意见,指摘朝政的不妥之处。

王嘉可算逮到机会了,洋洋洒洒搞了一大篇封事,通篇都是说这次日食就是老天爷在批评汉哀帝对董贤这个幸臣过于宠爱,以致弄得阴阳再次失调云云。

汉哀帝刚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这老头也太倔了,真是得理不饶人!收起来收起来,看看还有别的说得像人话的奏章没有?”

内侍手里捧着几封奏章,犹犹豫豫。

汉哀帝一抬头:“那是什么人上的?是不是又在挑高安侯的毛病?”

内侍摇摇头:“启奏皇上,这些是贤良周护、宋崇等人上的,是说新都侯王莽的事………”

“哦,新都侯王莽不是就国好几年了吗,怎么还有人惦记他?管他呢,只要不是说高安侯坏话的朕都看,呈上来!”

周护、宋崇等人都是大儒宗师,奏章其实写得也挺激烈,而且可劲地为王莽唱赞歌:“皇上,日食就是阴阳失调,什么叫阴阳失调?就朝廷而论,忠臣贤才在朝为阳,在野为阴,如今新都侯王莽,就国三年,奉公守法,循规蹈矩,耗费自己的五铢钱,为朝廷兴建院,教化百姓。又编辑《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启蒙读物,风行天下南北!像这样的忠臣、贤才,不在朝中却赋闲在野,它能不日食嘛,您要想让老天爷消气,就该重新召回王莽,让他帮着你治理国家,这阴阳不就协调了吗!”

敢情王莽还有这么大本事,能避免日食!

汉哀帝气极冷笑,准备置之不理,叫道:“把别的奏章都搬上来。”那个内侍犹豫了下,乖乖应命,很快,汉哀帝就知道他为什么犹豫了,脸色沉了下来:“总共有多少人上奏章,要求启用王莽?”

那内侍头也不敢抬,小心翼翼的道:“回万岁的话,前后有一百多人。”

汉哀帝倒吸了凉气,顿时感受到了舆论的巨大压力,接着有些不解:“新都后王莽最近到底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为他说话?”他这阵子的心思全都放在维护基友董贤身上了,王氏外戚,在他眼里早已是昨日黄花,谈不上什么威胁,而且还有皇太太后在紧盯着呢。

那内侍却是知道,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汉哀帝就陷入了沉思中,心想反正现在自己权力已经稳固,就是把王莽召到长安来,谅他也不可能翻出什么大浪来。反倒是放他在外,却有机会培养巨大的声望,不如顺应民意将王莽征回长安,命其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兴许还能牵制一下王嘉这些人,还有傅、丁两家的外戚,让他们自个斗去,省得老盯着朕的董爱卿不放!

想到这儿,汉哀帝吩咐内侍:“朕记得好像是去年,谏大夫杨宣上过一道封事,也是说王莽这事业的,当时朕没看完,也让你‘收起来’了,你把它找出来,朕再仔细看看。”

内侍在库房里翻腾了一阵,把快长虫子的杨宣封事呈到汉哀帝面前。

汉哀帝打开一看,越看越感动:“你瞧瞧,杨宣多会说话,比有些人强多了!他说:孝成皇帝把维系汉室江山的重任托付给朕,对朕的崇高品德了解得再透彻不过了,那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决策!这是当然,朕是汉室江山的正宗继承人嘛,你看,他又说啊:先帝的本意,难道不是想让朕代替先帝,在太皇太后驾前奉承孝道吗?

这朕做到了,只要有空,哪天不在太皇太后跟前请上几回安?朕是天下第一孝嘛!朕对太皇太后,比对亲奶奶还亲,噢,他还说:太皇太后年纪已高,又经历了丧夫亡子的几次忧伤,却还是从大局出发,敕令亲属王莽等人自动辞职,对朕的外家丁、傅两家退避三舍,这种心境连过路的人也会为之流眼泪淌鼻涕。何况朕呢!

这个朕理解,老太太孤苦零丁,也不容易!那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最感人,他是这么说的:时登高远望……算了算了,朕就不念了!”

杨宣封事的最后一句是这么写的:“时登高远望,独不惭于延陵乎?”

延陵是汉成帝的陵墓,杨宣是在问汉哀帝登上高处向延陵望去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心中有愧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