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显赫一时的董贤,王莽便定下心来为汉哀帝料理后事了。
封建时代,皇帝的丧事称为“大丧”,是凶礼中最为重要的礼仪,有着一整套严格复杂的程序。从皇帝“不豫”也就是生病开始,延医吃药求神拜祖宗一切手段全部无效之后,皇上一蹬腿,便要由皇宫通告文武百官,诸侯藩王,皆着白色单衣,竹使符到,皆伏哭尽哀。
等所有人都知道后,就该是小敛大敛了,在大行皇帝枢前扶请太子即皇帝位,皇后为皇太后。在一通折腾完成大敛,把死皇上装进棺材。接下来,就是五日一会临,由百官定期前来吊祭。同时,有关人员抓紧时间拾摄皇陵,安排灵车,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才是择吉日进行真正的安葬仪式。
王莽以前处理过汉成帝刘骜的丧礼,对这套早就驾轻就熟,可是现在发现这出戏没办法演下去,差了一个主要演员,要先把太子的人选先给确定了,于是他跑到太皇太后宫里,商量了一阵,决定依照汉家故事,皇帝无嗣,由旁支子孙中选择优秀者继承大统,大行皇帝本人,就是以孝元皇帝庶孙的身份,成为孝成皇帝的太子,并登上九五之位的!
只是遴选新皇帝,虽然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大司马大将军王莽两个加起来就能决定,但也要走走过场,就在光明宫中召集三公九卿共议。
等到公卿要员到齐之后,听清是遴选新皇帝后,先是静了一阵,然后就议论纷纷,举谁的都有,可再想想,好像谁又都不行。
盖因汉哀帝没有后代,而他所继承的汉成帝也是一个没儿没女的绝户皇帝,所以新皇人选自然要再往上追溯,从元帝的那些庶子庶孙里面去寻觅。
汉元帝一共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就是王政君生的汉成帝刘骜,老二是傅仙音生的定陶恭王刘康,老三是冯婕妤生的中山孝王刘兴,这三个儿子这阵已全部升天。而且,只有中山孝王刘兴留了一条根,中山小王刘衎,算起来,刘衙也是汉哀帝硕果仅存的堂兄弟,按照“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的宗法制度,他应该是最有资格接替汉哀帝的人选了。
事情似乎很简单,把中山王刘衎迎进京来,继承大统就行了。
可是偏偏有人横生枝节:“列位大人,你们提议迎立中山王,到底有什么充分的理由?”
王莽定睛一看,这位发难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六叔,红阳侯王立,不禁微微皱眉。
本来议立新皇没王立什么事,他不在三公九卿之位,可由于他是太皇太后的亲兄弟,已故孝成皇帝的亲舅舅,如果按汉哀帝是汉成帝的过继儿子这条线上论,他也是衷帝的舅爷了。所以,这次会议也请了他来列席旁听。
王莽见六叔站出来质疑,有点不在意道:“中山王是大行皇帝的堂弟,兄终弟及,还用我跟您老人家多解释吗?”
王立嘿嘿冷笑:“兄终弟及不错,可我这糟老头子有一事不明,想在大司马台前领教一二。”
“红阳侯言重了,您是三朝老臣,汉室勋戚,又是我的长辈,有什么教诲但讲不妨,何言领教二字?”王莽倒想听听他要说什么。
“大司马,您召集大家伙来这里,不知是为幸哀皇帝立嗣呢,还是为孝成皇帝立嗣?”
王莽还没开口,丞相孔光抢先道:“红阳侯您这是怎么啦?孝哀、孝成,不正是父子一条线嘛,难道还分彼此?”
王立斜了孔光一眼:“哼,孝哀皇帝是过继给孝成皇帝的,要说立嗣,应当是为孝成皇帝立嗣!中山王虽说是孝元皇帝的庶孙,可以算是孝成皇帝的亲侄子,可亲侄子能有亲儿子近乎?”
三公九卿听到这里,哄然大笑:“老爷子您是糊涂了,孝成皇帝哪来的亲儿子?要是有亲儿子,当年也用不着让孝哀皇帝过来承桃大宗啦!看来年岁就是不饶人……”
“你们知道什么?”王立一拍桌子:“你们懂什么?老夫辅佐孝元、孝成两朝先帝的时候,你们还尿炕呢!告诉你们,有件事老夫要是说出来,准保石破天惊,叫你们这帮大臣一个个目瞪口呆,伸着舌头没地方缩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