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皇宫清理干净之后,王莽的目光转到了朝堂之上,把在汉哀帝时崛起的那些权贵,丁家、傅家、董家,几乎是扫荡殆尽,不是被诛杀,就是被流放到蛮荒洪野。
因为事先拿王立开了头刀,公正不阿四个字是写在了王莽的脸上,别人就是有气,也没办法撒,至少是没办法冠冕堂皇地撒出来。
而老百姓对丁、傅、董这一帮家伙也真是恨到骨头里,王莽这么大规模的排除异己,不但没招来预料中的“怨声载道、朝野沸腾”,反而赢得了交口称赞,都说王大司马扫除奸邪、廓清朝廷,奄奄一息的大汉朝算有复兴的希望了。
王莽总结一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拿自己的王立六叔开刀,一点也没留情面,不象丁、傅、董那些人在台上的时候,只知道护短。二是对三家并非一概而论、不分好赖统统一棍子打死,两世为人的王莽还是有鉴别能力的,他明白,人只要一扎堆,就有左、中、右,虽说这三家的人大多罪恶昭彰,可也有个别分子并没有和三家沆瀣一气,比如说傅喜,就是一株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一棵历严寒而未凋的青松!
王莽特地到太后面前请命,把几年前被遣就国的高武侯傅喜重新召回长安,给了他一个“特进”的位置,可以“奉朝请”,隔三岔五地能够在御前会议上参政议政,还把没收董贤的那所大宅子奖励给了傅喜。
俗话说不破不立,在大清洗之后,一大批重要位置被腾了出来,王莽这才有可能把手下的得力干将给提拔到大汉朝廷的各个领导岗位上去。
此时王莽的任人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免人、用人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至于和自己个人关系的亲疏,虽然也得考虑,但却并不十分重要。
所谓“异己”还是“同己”,只能从政治见解、政治态度、政治立场上去划分。
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考虑,王莽才把丞相孔光引为知己,虽然他知道孔光不过是个明哲保身的墙头草式人物,明明知道丁、博、董三家当权时孔光是怎样曲意逢迎的,还是对孔光推崇备至,不仅保留了他丞相的三公位置,还任用孔光的女婿甄邯为奉东部尉加侍中衔,这只是因为孔光在王莽二次出山的时候采取了一种紧跟的态度,所以也就既往不咎了。
当然,孔光可用,却不可信任,王莽真正的亲信是下面几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