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瑶池仙宫的阴丽华和儒家大圣孔子第十四世嫡孙孔光两人之所以勾结在一起,却是因为看出了蓬勃发展的太学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危害!
无论在什么世界,人才都是最宝贵的,练武的人才,能够改良耕种方式的人才,打铁的人才,数算的人才,乃至能够修仙的天才,大部分都出自读识字的人之中。
而太学,就聚集了青年人中的大部分读种子,从长安太学,有万人规模,到州郡设立的大学,郡县的小学,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挤兑的私相授受的私人院几乎频临破产,使儒家大儒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宣传自己主张的舆论阵地。
根据儒家既然打不过,就干脆加入对方的原则,不少大儒加入太学中任职,想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却没想到太学中早就遍布王莽的影响,又有与其同出一门的刘秀坐镇其中,搞得学生们虽然尊重经学博士们,却完全没有对他们俯首帖耳的意思,顿时心生不满,矛盾就这么产生。
作为儒家当仁不让的代表孔光,自然就感受到了这股极大的压力,密谋推翻太学。正好阴丽华和邓奉暗中推动的‘翟义’起义失败,躲在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长安城中,看出太学对新朝廷的重大助力,担心真龙天子出现后,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也意图破坏太学风气。
在中间人的牵线之下,两伙人就有了这次合伙,让哀章制作金匮图,原以为王莽一定会大喜上当,却没想到结果会是太学生们公然上要求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哄传天下,造成了绝大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加强太学生们的荣誉感、对新朝廷的忠诚。
孔光被一万群情激动的太学生中包围过,纵然得了孔仲尼真传,练就浩然正气,又有异宝护身,但亲身经历过那种力量,还是叫他万分震惊和忌惮。阴丽华也在暗处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心惊不已,越发不想让这股力量成为真龙天子的绝大障碍。
既然太学的风气,已经败坏不了,不如直接打击太学的上层人物,致使其办不下去。阴丽华很快有了决断,如此这般的一说。
“好,好,不愧是瑶池仙宫的大师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手段,实在难得。”孔光赞叹不已:“事情就按你说的办。”
“这次一定要成功。”阴丽华暗暗说道,告声罪,就施展开遁法,化成一缕轻烟在夜色中悄然离去。
孔光走到窗前,仰头星空,眉头紧锁,久久不能释怀。
……
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未央宫前殿,正式举行开国大典。
大新天子王莽,五鼓时分,穿龙袍戴王冠,乘着御辇驾临前殿。
望着金碧辉煌的大殿,王莽感慨万分。
这地方他太熟悉,为汉成帝刘骜当伴读时来过,那时候只觉得漂亮、壮观。作黄门郎时来过,那时候只顾上执勤、值班。成为大司马时常来,那时候已经可以在殿下慷慨陈词、帮皇帝出谋献策了。居摄三年来更是在这里发号施令,大殿的柱子下站着五位“柱下史”,记录着摄皇帝的每一句指示。
可那些时候,王莽都是做为大汉的臣子出现在这里的,从今以后可就完全不同了,这盘龙雕凤的大殿,已经不再属于汉家,不,整座江山,也都跟汉家没有任何关系了,一切,都是大新王朝的了,而他王莽,则是这个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今后,坐在这座象征着最高权力的大殿里,王莽将给全国人民带来什么?是幸福,还是灾难?连王莽自己也弄不清,代汉自立,到底能不能够使千疮百孔、病入膏盲的朝政起死回生、枯木逢春?是否能顺利凝聚起天下的民心,在铸成新朝的通天神龙,震慑一切鬼神?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一步的迈出,代表汉朝气运的通天神龙必然分崩离析,王莽虽然可以吸收其中一大部分为已用,但要想达到震慑四方鬼神的鼎盛势力,却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鬼神的实力失去通天神龙的压制,必然嚣张起来,搞风搞雨在所难免,接下来必定是连绵不绝的艰苦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