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苟还识得几个字,他大字不识一个,送他书正好当草纸擦屁股。
“你个莽货,弄大人家姑娘的肚子,提起裤子就不认人了?”林缚朝陈渍骂道。
“哪个不认?还是拜了堂的!”陈渍委屈道,“睢宁给大人夺去,听说李家姑娘死在乱兵之中,再说我现在跑到李卫老儿面前叩头认他作爹,他还不一刀捅死了我?”
“你要敢将这本书撕了去擦屁股,一年时间里识不全里面的字,你就一辈子修海堤吧!”林缚也不说李卫女儿给他送去崇州,说道,“你家人我都接到崇州去。你先老老实实的给我修一两年海堤再说,要敢私跑去投孙壮,我有手段对付你……”
陈渍心里纳闷,听林缚的语气,怀疑李卫的女儿还活着,但就算活着,也没有他的份。李卫是睢宁知县,是进士出身,哪可能跟他一个贼将联姻?
天时将晚,孙敬堂等人不打扰林缚清养,与诸人离开林缚的座船。
“各家都急于扩充势力,有银子都拿来置军械、养兵,你都舍得如此大规模的去修这个捍海大堤?”宋佳这时候才心有感慨的与林缚讨论修捍海堤的事情。
“扩充势力,往哪里扩充?”林缚笑问,“争霸天下千年梦,谁都想去做,但需时需势。时不至、势未成,能保一方水土安宁,难道不是雄杰了?”
要是历史轨迹不发生改变,北宋年间的范仲淹应该在江淮沿海修一座捍海堤而名垂青史,“范公堤”使淮东易受海侵之地变成鱼米之乡,在千年后也给后人凭吊。
历史轨迹改变,自然也无人去修什么捍海堤,盐渎、建陵、皋城三县,依然受海侵之害,民生凋弊。
林缚去年就想在鹤城草场外先修海塘,只是运盐河清淤工程才结束,修海塘的事情还没有提上日程。
如今坐到淮安制置使的位置上,便要站到淮东全局去考虑问题,修海塘不能只修鹤城一截,要下狠心从南修到北,不管将来天下局势如何变化,也算是给淮东民众留下一处福址。
“这倒也是,制霸之事,还真急切不得,”宋佳眸子盯着林缚看,笑道,“让我猜猜修捍海堤有哪些好处……”
“那你来猜猜!”林缚笑道。
“捍海堤修成,堤外煮盐、堤外植稻,于民有利,于淮东有利,便是耗银百万,能增淮东粮赋,也有利你在淮东滋养声望,就要算第一桩好处,也是最紧要的好处。”宋佳说道。
“不错,”林缚笑道,“这桩好处,来得太慢,远不及手握十万雄兵,威慑乡里来得爽利,其他人也许不屑为,我倒是有些耐心……”
“淮泗之战,你得六万丁壮,都编入军伍,淮东军将骤增十万,招摇而无用武之地,又耗养军之资,崇州怕是支撑不住,智者不为,”宋佳说道,“编入军屯,开垦鹤城草场,对你来说,应该是最有利之事。但编入工辎营,去修海塘,军制不散,战事急烈,随时能编入诸军作为正卒驱使,也不失为良策……”
林缚点点头,承认宋佳说得有道理。
修三百里捍海堤,在当世怎么都要算超大型工程,最需要重视的就是组织性。
除了兵甲装备以及战训强度不同外,工辎营的编制与诸军无异,组织与军纪,也将严格照营伍来实施,修堤之余,也能进行一定量的战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