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广指东阳、庐州(安徽合肥)、濠州、淮上(寿州)四府,其战略形势的重心在庐州。
与淮东战略形势在淮安一样,淮东控制不了淮安,淮东制置使便是虚的;在淮西控制不了庐州,林庭立也没有必要强充大头去争淮西制置使。
东阳军的底子毕竟不比江东左军(淮东军)厚实,经不起消耗,钱粮也不足。
若给岳冷秋挤兑着去打寿州的罗献成,反而得不偿失,成了一桩祸事。
长淮军接防庐州后,原庐州镇万余精兵就得以脱身,在镇将邓愈的率领下,渡江南调,进入徽州,加强江东郡南部的防御。
徽州又名新安,提及新安,或名声不大,徽州境内的黄山则天下闻名。
徽州东北的浮玉山(今天目山)、东南的白际山,乃江东与两浙的天然分野;境内新安江南下,至淳安,汇入钱江,为钱江的正源。
高祖发迹之前,拥据江宁,就在白际山与浮玉山之间的昱岭筑关城,据两浙之敌。两百余年逝去,关城乃在,依旧为两浙通微州的要隘,驻有守军。
邓愈率重兵进驻昱岭关,往东能策应守杭州的董原,与浙北防线融为一体,往南、往西则能牵制占据淳安、衢州等浙西府县的奢家兵马。
自此,虽不能从奢家夺回浙南地区,浙北防线也得到加强,基本稳固下来。
就奢家而言,要消化新得之地,将闽北、浙南融为一体,也需要一些时日。此外,南撤的虞万杲部,仍是令奢家头痛的毒瘤。短时间里,奢家还没有大规模对浙北或两江(江东、江西)用兵的迹象。
相比春夏之战事纷繁,入秋后局势看上去有和缓的迹象,便围大同的东虏也有收缩迹象,但这大好山河端真是碎成好几块——林缚也只能先据着淮东,且看天下大势下一步如何走了。
我的QT房间开通了!
更俗官方QT房间号
[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