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张平翻开那本咒语书,细细查看。书的开篇就是大大的一个苯字。“苯“是指人对于自然万物最初的较为朦胧的认识总和。其核心内容包括“鬼、神、精灵、魂魄、命数、运道“等等,即一切与精神灵幻层面相关的东西。
有些意思的是,苯教居然也有所谓的八字真言:发音为“哦嘛直莫耶萨来德“。更有一个“卍(雍仲)“符号。它的样子和佛教万字格(卐)相反,据书中所说,“雍仲“象征光明和轮回不绝,也有永恒、坚固、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些并非张平所关心的。很快就翻到了有关咒语的部分。既然称之为咒语书,果然书里有关咒语的章节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常常的歌谣,像那两个符文一般的却不多见。全部算在内,也不过九个符文而已,主要都是跟自然之力相关。
神奇的是,张平赫然发觉这些符文倒是和汉族里面的五行之力有一些关联。
那符文主要有:风,雨,雷,电,金,木,水,火,土。怎么看怎么感觉有点怪异,其它的咒语都是歌谣,只有这九个是单独的符文,而且还包含了五行,莫非在很早很早很早的时候,这个苯教就吸纳了汉民族的一些文化,这才创出了这些符文?
张平运用真力,试着按照上面符文的形状勾画,却没什么效果。想来应该有一套修炼的功法才对,可惜的是翻遍全书也没见到类似的只言片语,只好悻悻作罢。
又在拉萨闲逛了一天,众人终于决定即刻前往那古格遗址,再行查探十年前的那个古洞。在桑杰仁巴的带领下,一行人离开了拉萨。值得一提的是那两个老外杰瑞和布莱尔,说还要在拉萨等两个朋友,这倒是免了怎么甩开他们的借口。
桑杰仁巴坐到了张平这辆车上,老顾换乘刘大海那辆车,两辆悍马重新踏上征程。一行人的心随着公路的起伏而起伏。当车行驶至海拔4900米的冈巴拉雪山,远远望着雪山银装素裹,一边赞叹造物的神奇,一边却为半是悬崖半是山峦的山路之危险而提心吊胆,这种滋味,不知道怎么来形容。
还好,到了山顶,那碧蓝色的“羊卓雍湖”让大家彻底放松了。作为西藏三大圣地之一的天鹅湖,那湛蓝色的湖水映照着雪峰,玩玩的湖岸延伸进山峦,这一处美妙的瑶池让人心旷神怡。
其实远远细看,这是一个卧在群山间穿着蓝色绸缎的睡美人,与世无争、恬静自然;以蓝天为帐篷,以雪山为卧床,以冰川为守卫,以花草为卧枕,以白云为长发,就这样无忧无虑地睡着,梦着……两辆活力旺盛的悍马,也轻踩油门,马达声小了许多,轻手轻脚的生怕惊醒这阿娜多姿的睡美人。
相信一个说法吧:你有多少时光,她就有多少风情。
可惜的是,时光短暂,再多的风情也无法承受了。欣赏过卡若拉冰川形状各异的冰舌后,匆匆忙忙的赶路。傍晚时分,驱车进入了后藏重镇日喀则。
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习……这里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
桑杰仁巴兴致勃勃的带着大家找到一家小饭馆,据他说,这里的牛羊手抓肉和凉拌牦牛舌非常好吃,于是,方可欣从心有不屑到意犹未尽,孙梅香则是大呼痛快。一路之上,大家早就习惯了青稞酒和酥油茶的味道。刘大海也放开了酒量,和桑杰仁巴大呼小叫,比拼着谁的肚子更能装下更多的酒水。
次日一大早,径直赶往日喀则的象征--扎什伦布寺。
依山而建,背附高山,从不远处就能看到壮观的殿宇群落,金色的塔顶在阳光下灿灿发光,给人暖暖的感觉。修建用去黄金8928两,紫铜231450多斤的扎什伦布寺就这样耸立在眼前。
踏进正门,最大的措钦大殿呈现在眼前,宽大的经堂,班禅的宝座,让人马上安神下来。香炉、紫烟,贡台、油盏,在一片随和宁静中袅袅扑腾。径直走往后面的殿堂,如来殿居中,弥勒殿在西,度母殿在东。高大的如来金铜像,给人佛法无边的感觉;而西侧弥勒殿的强巴佛则更加高大,据说26.2米的佛像是全世界最大的铜佛坐像,琥珀、珊瑚、钻石、珠宝再加上四周墙壁上以红色为背景的上千个强巴佛金粉画像,使这里金碧辉煌、流光溢彩。还有其他很多的灵塔跟殿堂,都以橙色的基调呈现着佛光普度。
一个个朝拜的信徒,一双双虔诚的眼神,让人不由相信佛就在身边。寺院建物、墙壁绘画、喇嘛的服饰及珠光宝气的法器,又给人一种夕阳颜色的幻觉,原来橙色才是这里的主题。给人温馨,让人暖和,让冰冷的心温暖起来,让炽热的心又宁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寺院佛光对香客们的洗礼吧。
来到日喀则,如果不去欣赏一下珠峰的雄姿,那无疑是一种浪费。一路无话,当天晚上就赶到了绒布寺。
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顶约20公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