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第172章 丹阳一夜(6 / 8)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丹徒,也是正对广陵的所在,属扬州北大门。

使团一下船,便有当地官员前来迎接。为的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袭青衫,姿容俊美,颇有威风。他站在码头上,手持竹答。见王朗等人下船,便立刻带人迎上前来。

“景兴公,别来无恙。”

“子布,尚安好否?”

王朗,原为会稽太守,后被孙策所败,逃亡许都。

其人素有清名,而且才学出众,在江东地区,颇有名望,为许多士人所敬重。即便是孙策曾与之交战,也必须对王朗有几分敬重。此次被孙策派来丹徒迎接王朗的,正是孙策帐下的谋主,长史张昭张子布。

张昭,原本是徐州彭城国人。

少时好学,博览群。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王朗有过几次接触,并深得当时名士陈琳之赏识。后徐州战乱,张昭避祸扬州。孙策起事之后,便任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尽与张昭商议。此次王朗前来江东,张昭更担任了接待使团的事务,以显示孙策的重视样

王朗和张昭在码头上相互寒暄,另一边,曹朋则跟在荀衍的身后,也走下丹船。

“先生,那人是谁?”

曹朋低声问道。

荀衍嘴角微微一翘,勾勒出一道柔和弧线。

“想来,应是那彭城张子布。”

张昭出身豪族之家,论出身,还是逊色于荀衍这种祖世豪门子弟。

所以,荀衍绝对不会上去和张昭打招呼。如果张昭不过来,他甚至有可能对张昭不予理睬。

也许在他看来,张昭也就是和王朗属于一个层次。

果然,王朗和张昭寒暄两句之后,便带着张昭走了过来。

“子布,我来为你引见,颍川荀休若。”

张昭登时露出惊喜之色,“可是颍川荀三郎乎?”

三郎,是颍川人对荀衍的爱称。就好像吴郡、会稽人唤孙策为“别郎,的意义相同,代表着当地人对其人的喜爱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