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于是兴冲冲前去赴宴。却不想,在酒宴之上,董承突然屏退了奴仆,取出一份诏。这诏是汉帝刘协所,言曹操把持朝纲,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刘协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希望能够亲掌朝堂,兴汉室基业。
所以,他请董承秘密联系忠于汉室的臣子,共同诛杀曹操。刘协在信中,写的是情真意切。而这封诏之所以会出现在董承手里,是因为董承的女儿,是刘协的贵人,属于外戚“…………
刘协已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平日里被禁足于深宫之中,左右大都是曹操的耳目。
身边的几个心腹,如刘光冷飞等人,要么是不掌权,要么资历不够,要么就没有实权。
就包括董承在内,也非实权人物。
但不管怎么说,董承也算是外戚,属于刘协能信任的人。
“玄德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如今被陛下认为皇叔,更拜卫将军…,曹贼日益猖狂,若不能除去,早晚必成汉贼。我知玄德忠义,故今日相请,共谋大事,伺机诛杀曹贼,,刘备,激灵灵打了个寒蝉,呆坐无语。
他有野心不假,可是在此前,刘备从未卷入过朝堂之争。
一直是听命于他人,虽是什么豫州牧,徐州牧,但对朝堂上的争斗,却没有半点经验。
敏锐的觉察到,这封衣带诏,是他的一个机会。
可他也清楚,一旦在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就等于和曹操彻底反目再也没有任何寰转余地。至少在目前,刘备还没有做好和曹操反目的准备。或者说,他并无资格与曹操反目。
“董车骑能为陛下铲除国贼,乃备之本份。
不过如今曹操势大,我等手中无兵无将,如何与之周旋?当务之急,车骑将军当内联朝臣,外合诸侯。待时机成熟时,我等里应外合可将国贼一举铲除。但现在“……恐不太合适。”
董承大喜,“玄德所想,正合我意。”
于是,刘备和董承秘密商议,并在衣带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后他便开始韬光养晦,试图麻痹曹操,以设法逃离许都。曹朋擒下张飞扣押了他的家眷,刘备恼怒不恼怒?非常恼怒!可是,他不想招惹是非,所以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现在所要做的,是尽快离开许都。
在许都多停留一日,就多一分性命之忧……
站在回廊上,思付近日所为,刘的基本上还算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