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闲。”
他发现,站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岁,能让梨’……比如荀彧荀悦,又有‘淑神君,未四长’……曹艹越看,越觉得有趣。看到后面,还发现有祖宗曹参的事迹,更使得曹艹开怀大笑起来。
这个友学,果然是聪明。
他写出这么一部书来,凡被提及者,勿论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孙后代,岂能置之不理?
别的不说,这些人一定会拼了老命的推广。
你们不是说我年纪小,不是说我不够资格吗?我用这么一篇文章还回应你们的质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除非,你们要否认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迹。否则就定然会赞同……曹朋那倔强的模样,似乎又浮现在了曹艹眼前。
当初酸枣撤兵,曹朋建议曹艹把酸枣百姓一并撤走。当时曹艹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终使得曹艹回心转意。而结果,却是曹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从酸枣撤退下来的百姓,对曹艹感恩戴德。
以至于当袁绍兵临官渡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予了曹艹极大支持。
民心,民意……官渡一战,固然是曹艹运筹帷幄的胜利,也未尝不是民心的胜利。
‘水载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曹朋的观点。这小子,这次又要出风头了!
曹艹甚至相信,当这篇《三字经》出来,必然会被迅速推广,甚至会取代自秦汉以来的《仓颉书》,成为曰后最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郑玄,有卢绾,有崔业……曹朋在这篇《三字经》中,给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为了这些利益,他们也必须争相推广。
事实上,曹艹却猜错了。
曹朋把书送给孔融的时候,还没有传出环夫人要请他做曹朋老师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给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关系,以便曰后能掌控住舆论的导向。这三字经,是曹朋晋身清流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得到整个清流的支持,单凭几篇文章还不行,更需广阔的人脉……不过,这篇《三字经》一出现,足以杜绝所有人的议论。
能写出一篇如此‘美妙’启蒙读物的人,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启蒙先生?
试想一下,若十几年后,全天下人都在试用《三字经》、《八百字文》的时候,昔年的作者,却连个启蒙先生都当不得,还被所有人认为不合适。那岂不是对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