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艹因丧乱以来,学校多废,后生不见仁义礼让之风,于是下令郡国各修方学。
规定,凡县满五百户,即设立校官,负责选乡中俊才教学。
凡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以及将校子弟为郎、为舍人者,皆可诣博士受业。能诵一经者,由太常分等授官。曹冲此前一直是由曹朋授业,不过他眼见着将九岁,是时候正式入学,学习经典文章……也就是说,他的启蒙教育初步完成。
到了这个阶段,就必须要正式的在学堂里学习。
曹朋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显得奇怪……曹艹笑道:“我听说,仓舒在你那里,还接受了其他人的授业吗?”
“正是!”
曹朋躬身道:“德润、士元、广元皆有为之士,才学过人,仓舒得他们授业,收益良多。”
“恩,阚泽此人我知道,也算是你的老部下了。
说起来,他也是个有才华的人,是时候该入仕了。我也正好要和你说这件事情,子山在海西已有三年,政绩卓著。我拟将他调至司空府,出任辞曹一职,并兼任太仓令一职。如此一来,海西出缺,阚泽也算是海西老人,可继任,你以为如何?”
步骘要上调了吗?
辞曹和太仓令,皆实权职务。
特别是辞曹,有监察百官之责,属于司空府内部的执法机关。
步骘出任辞曹,品秩虽未提升太多,确是一次不小的升迁……让阚泽接掌海西?
曹朋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
于私,曹艹准许曹朋继续享受海西的三成收益;于公,银楼的开设,也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去稳定局势。相比之下,徐州九大行会的行首,更容易接受曹朋的部曲。若换一个人过去,势必会出现一些波动,单只是和九大行首的相处,就是一大问题。九大行会是曹朋一手设立,阚泽前往海西,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曹朋也知道,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享用海西的收益了!
从邓稷,到阚泽……待阚泽卸任时,曹朋对海西的掌控,至少超过十年。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地方掌控超过十年,换谁都会感到眼红。更何况,如今的海西可不是七年前那个荒僻之地,已成为两淮最富庶的地区。九大行会不禁垄断了两淮商业,更勾连江东。若银楼的效果出来,曹朋再想享用收益,估计很难。
别的不说,海西每年的盐税过亿,曹朋的收益将会何等惊人?
曹艹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阚泽继任海西,也预示着阚泽之后,曹朋将失去对海西的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