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儒开始搅乱益州经济之后,成都的生活费用也随之高涨。
法正虽然不需要靠别人的救济,可是想在成都生活,却也是大不易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正认识了李儒。只不过,他并不知道李儒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叫袁玄硕,颇有能力。李儒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考察法正,发现此人有奇谋,非比等闲。
于是便开始试图拉拢法正,渐渐的试探出了法正的心思。
曹艹征伐幽州,在淮南设立三郡;曹朋入主南阳,与刘备交战不止……在这种状况下,刘璋却不是考虑着如何发展壮大,平抑成都飞涨的物价,反而大肆谋取私利,想着偏安一隅。
法正觉得,跟随刘璋,难有作为。
和李儒的几次交谈中,不自觉的便流露出了想要另寻明主的想法。
可是,投奔何人?
刘备?
而今连一个容身之所都没有,法正并没有考虑。
那么孙权?
虽说孙权手握江东六郡,却由于地域限制,同样很难壮大。长江天堑固然给江东六郡以屏障,同时也阻隔了江东谋取中原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可以选择的,只有曹艹一人。
偏偏这曹艹手下,能人无数。
法正一没有名气,二没有靠山,三没有资历,想要立足也非常困难。
用一句很‘三国’的话来说,那就是:苦于没有引介之人……同时,他对曹艹也不太了解,搞不清楚这曹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这时候,李儒便为他提出了建议。
“我听人说,曹丞相手下有一人,才情卓绝,胸怀乾坤。
他乃曹丞相本家,甚得曹丞相信赖。曾做陋室铭,爱莲说,被世人所称赞,品德高尚;此人有三篇文章传世,为天下读书人所知。曾助其兄长,建设海西,造就如今之两淮富庶之地。
此人重义,只因当年吕布借他二百虎贲,在吕布死后,拼着身家姓命,送吕布家眷远赴海外。
此人重情,因结义兄弟被人所害,不惜抛弃学业,出山报仇。
此人有大德行,官渡之战时,斩颜良,诛文丑,为酸枣数万百姓之姓命,长跪堂前,使得曹丞相不得不同意,护送百姓撤离。延津一战,此人不顾姓命,将曹丞相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可又因为其家人长者被人所害,一怒之下怒闯护国将军府,斩了那刁奴,幽居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