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171章 暗起杀机(4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成绮韵说着已姗姗而至,敛手在腰向韩幼娘盈盈一礼,说道:“见过夫人。方才与大人商议开春换耕新种地事,误了大家的雅兴了”。

杨凌瞧了一眼,成绮韵方才还泪眼迷离,这片刻地功夫清水脸蛋儿娇嫩无瑕、吹弹得破,双眼澄澈如一泓秋水。浅浅带笑的模样哪有一丝哭过的痕迹,这份镇静做作地功夫直令杨凌都怀疑方才是不是看花了眼。

四个人回到院中,杨虎、伍汉、红娘子崔莺儿和玉儿、雪儿以及家人都在院中候着,一群人来到后院,看他二人较量武艺。

杨凌只道能看到像电影中所见的高来高去神武不凡的场面,想不到真正交起手来。招工动作根本没什么好看,两个人更是绝少跃离地面。杨虎身材魁梧,一身外家功夫出神入化,拳脚虎虎生风,杨凌这外行看得还有点热闹,可那伍汉似乎软趴趴的,杨凌瞧了会儿就没了兴致。

韩幼娘和崔莺儿却瞧的双眼瞬也不瞬,韩幼娘紧盯着杨虎的拳脚动作,嘴唇翕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崔莺儿练的也是内家拳脚,对出自内家功夫的泰山北斗武当门人一招一式也特别在意。

场上打的热火朝天,杨凌却在东张西望,他瞧见远处暖窖中钻出个人来,忙离开人群两步,向那人招了招手。

那老汉是从本地雇佣照料学习种植马铃薯、蕃薯、玉米等作物地一个庄稼汉,他提着个筐正想盛些沤地干肥回去。瞧见杨凌唤他,忙摞下筐赶忙的走了过来。

杨凌笑问道:“老刘,这两天忙,我都没顾得上进窖瞧瞧,那些秧苗培植的怎么样了?可别招了虫害”。

老刘呵呵笑道:“老爷您放心,我们都尽着小内呐,把那些种苗照顾的跟宝贝疙瘩似的,那些蕃椒已经见红了,照老爷吩咐,搬到可以直见阳光的地方了,还有那个那个西红的柿子,已经开了花了”。

杨凌听的喜上眉梢,这时身后两声娇脆的叫好声,杨凌扭头一看,只见杨福黄脸微赧,正抱拳向伍汉说着什么,然后两人把臂走来,看样子杨福是输了。

韩幼娘这时才看到相公跑到一边和老农聊天去了,她跟过来又好气又好笑地道:“相公一直说想找个名师学学武艺,杨大哥和伍公子都是第一等地高手,这样精彩的比试你却跑到一边去了”。

韩幼娘是有意说给伍汉听的,杨凌笑道:“可惜我是个门外汉,看了半天也看不芯片甚么,所以就跑来照料自己的庄稼啦,哈哈哈……”。

红娘子诧异地道:“庄稼?庄稼在哪里?大人……你这样的身份,还用在意地里一些收成么?”

韩幼娘解释道:“杨夫人,我相公寻到几样从西洋流入的庄稼,那种马铃薯、红薯亩产数倍于现在的庄稼,还有一种玉米,株产千种,耐旱而瘠,相公说要推而广之,那时天下就不会饿死那么多百姓了”。

她说着爱慕地望了杨凌一眼,崔莺儿与杨虎愕然对望一眼,杨虎受官府欺压剥削,生活难以为继,才愤而进入绿林,崔莺儿自爷爷那一辈儿就因饱受苛捐杂税之苦而举家迁入深山,占山为王,做了绿林大盗。

两个人可说对做官的全无一丝好感,杨凌是多大地官儿?若说他沽名钓誉,赈济一下灾民、处理几个贪墨小吏,效果既直接又明显,用得着这么费劲儿么?杨凌笑了笑道:“这几日忙着边关战事,一直未顾上去看看这些作物,杨某心中真是有些挂念了。如果顺利的话,明年这种高产庄稼就可以在大明天下推广,三位可愿先去瞧瞧?呵呵,请!”

杨凌带着几人来到暖窖,将种种作物一一介绍给他们,和那南洋归来的老农你一句我一句向他们讲述这些庄稼的特点。

杨凌知道这时的庄稼娇贵的很,旱了涝了、虫害重了收成都大受影响,要是风调雨顺的话辛苦一年一亩打出三四百斤粮食就算是一等的良田了。

而蕃薯,马铃薯自南而北皆宜种植,亩产至少两千斤,南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种,玉米不争良田,产量也远胜原有作物,想想这些庄稼将来可以救活无数的灾民,杨凌抚着那些青青的秧苗,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崔莺儿听杨凌侃侃而谈叙及的那副丰收景象,一双明亮的眸子悄悄的注视着他,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个官儿和她印象中的官员大不相同,他肯为百姓着想,读书人都将耕作视作下贱的事,他却好像十分热衷于农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