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如果合同价低于市场价,那你就惨了,农民有很大的可能,会把合同丢到脑后,他们会把收获的茶叶,卖给到他们村中收购的散商,任由你拿着合同,在他们面前挥舞,他们装聋作哑,熟视无睹。
你跟他们打官司,有什么用?把人给得罪了,明年就没人跟你签合同了。何况,你收购不来茶叶,你的工厂就开不了工,或者开工不足,就等着亏损吧。除非是你抬高价格,用市场价收购,可是这样一来,签合同的意义何在,比合同价高出来的那一部分资金从何而来?
我们公司,无论是醒神公司,还是未来之光公司,对原材料的依赖姓很强,它们基本上又都是常用的药材,受市场供给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它们的市价会波动不止,忽高忽低。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遇到我说的那种情况。
如果我们收不上来原料,我们怎么办?难道真的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跟那些和我们签了合同的农民打官司吗?”
孙泽生连连点头,这年头,无论是哪个群体,都存在着向钱看的风气,什么淳朴,什么道德都被丢到了脑后。扯别的,没用。
臧永晨沉吟了半晌,“我不得不承认宋董事长的担忧有几分道理。我收回我刚才关于原材料采购这一块的建议。”
宋嘉依说道:“其实我倒不是想让臧副总收回你的建议,在你的建议中,还是能够看到不少闪光点的,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个人认为在原材料采购,也就是产业链的初始环节,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措施,确保我们的原材料能够满足公司的需要。”
“哦。宋姐,你说说,怎么个多种措施法?”孙泽生笑着问道。
宋嘉依说道:“我的建议就是把荣荣和臧副总两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我们既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也要跟各地的农民或者农业合作社合作,确立收购标准,签订收购合同。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我们可以向外面作出示范,还可以控制和引导原材料的改良和更新,同时还可以满足我们的部分需要。和合作社签合同,则能够确保我们可以大批量地收购,毕竟我刚才说的是极端情况,一般情况下,还是不会发生的。”
孙泽生连连点头,“宋姐说得好。荣荣,你觉得怎么样?”
荣晶莹点了点头,“好吧,我承认宋姐考虑的比我全面。行啊,宋姐,你真是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有集团第一人的风范和眼光了。”
宋嘉依淡淡地一笑,“小晶,你谬赞了。我的意见也是综合了你和臧副总的看法。说起来,功劳都是你们的。”
孙泽生拍了拍巴掌,“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就按照宋姐说的办吧。具体负责这件事,你们有建议没有?”
宋嘉依说道:“在经理预备役中,有个邹家顺的,他出身农村,有过在华夏粮油集团工作过的经历,我觉的可以派他来具体负责此事。”
孙泽生马上用天机星3000调阅了一下邹家顺的履历表,然后又用天机星3000展开了针对邹家顺的人肉搜索,看看邹家顺有没有在履历表上造价。最后的结果,证明孙泽生是白担心一场,邹家顺履历表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没有什么伪造的地方。
孙泽生松了一口气,他让宋嘉依以总公司的名义跟邹家顺好好谈谈,看看邹家顺是否愿意出面,接下这份差事。如果邹家顺肯接的话,建设生产基地,采购原材料等之类的事情,就交给他统一负责了。
宋嘉依马上和邹家顺谈了起来,邹家顺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点头如捣蒜地答应接受公司的任命。
孙泽生下令给邹家顺拨付壹佰万资金,做为邹家顺的调查基金,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建设生产基地的地方。
邹家顺得到任命的消息,马上在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传开了,那些经理预备役中的成员都感到雀跃。他们之前一直担心他们在经理预备役是一种另外的边缘化,可能永远都只能留在所谓的预备役中,始终没有转正的机会。
可是现在,邹家顺先行一步,让他们觉得有些嫉妒之外,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激情,都渴望着下一次能够雀屏中选的会是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