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国好学生(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为兄也是这么想。”司马朗点头,又压低了声音说道:“而且据为兄观察,曹贼必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向袁绍低头求和,不然的话,曹贼也不会这么早早入睡,估计到了明天早上,曹贼就得决定使者人选了。”

“陶使君这一次可真是弄险,也不知道他对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准备。”阿异担心的说道。

“事不宜迟,贤弟你尽快与陶使君的细作联系,把这个消息送到昌邑。”司马朗低声吩咐道:“请陶使君做好准备,布置应对之策,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消息当然要送,不过要想布置应对之策恐怕来不及了。”阿异摇头,迟疑着说道:“现在兖州已然全境戒严,许昌通往昌邑的道路更是被严密监视,消息很难传递,曹贼前番派刘岱、王忠虚打他的旗号出征,我们的消息就没能及时送抵陶使君面前,这次想要把消息送到陶使君面前,恐怕只会更加困难……。”

迟疑着说到这里,被杨长史亲手调教过的阿异忽然心中一动,忙向司马朗低声问道:“兄长,你刚才说曹贼要明天早上才决定使者人选,难道说,曹贼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冀州求和的人选?”

“没有。”司马朗摇头,低声介绍道:“听了程昱和荀攸的毒计后,曹贼并没有立即下定决心,所以就没有讨论使者人选。”

“有办法了。”阿异大喜,忙低声说道:“到了明天早上,曹贼如果与众人商议使者人选,兄长你可以举荐……,不,举荐孔丘后人孔融为使,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副之。若能成功,曹贼求和必然反受其害!继而招来滔天大祸!”

“反受其害?继而招来滔天大祸?什么意思?”司马朗算是被小歼微滑的好弟弟给弄糊涂了。

“因为孔融与杨修有一位好朋友,肯定能帮上我们和陶使君的大忙。”阿异歼笑说道:“小弟求学于许昌各名士门下,知道孔融与杨修前几天结识了一位共同的知交好友,平时里气味相投,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他们那位好友现在又没有官职在身,孔融和杨修都有意将他引入仕途,曹贼若派他们二人为使,他们必然要携带这名好友同行…………。”

歼笑完了,杨长史的好学生阿异又赶紧附到了司马朗的耳边,低声细细的交代起来。

……………………司马朗这个机要秘书当得还算称职,最起码对曹老大的心思摸得颇透,到了第二天上午,曹老大召集一干谋士议事时,果然宣布自己已经决定向大袁三公求和,那怕交出汉献帝也无所谓——只要能腾出手来拔掉陶副主任这条阴险毒蛇的毒牙!

听到了曹老大的这个决定,在一旁侍侯笔墨的司马朗当然是脸色微变,荀攸和程黑心也当然是喜形于色,荀彧和郭嘉虽然沉默不语,却也没有提出反对,毛玠和满宠等谋士则连连点头,都同意曹老大暂时向韩信学习。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曹老大便又问道:“何人可为使者?诸公可有自告奋勇者?”

没有人吭声,包括是几次代表曹老大出使冀州的满宠都没有吭声——交出汉献帝向大袁三公求和这口黑锅可不是那么好背的。见此情景,司马朗乘机说道:“丞相,袁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孤芳自赏,自视极高,如此大事只派寻常使者前去交涉,只怕袁本初会觉得丞相诚意不够,误了大事。某斗胆提议,丞相应当在许昌名士之中,挑选名动天下之人前往说之,方可成功。”

“伯达言之有理。”曹老大点头,又灵机一动,主动说道:“遣孔文举(孔融)去冀州求和如何?孔文举乃孔丘之后,才名满天下,前番袁绍檄文送抵许昌时,孔文举还曾劝过吾遣使求和,如今派遣他去,想来他不会拒绝。”

“丞相所言极是,孔文举堪当此任。”怕背黑锅的满宠和荀攸等人一起称善,参与过青州战事的程昱还又补充道:“孔文举最恨陶贼,遣他前往冀州求和,还可以在袁绍面前历树陶贼之恶,说服袁绍与我军罢兵,容许我军出兵南下,讨伐陶贼罪行。”

曹老大鼓掌大笑,司马朗则乘机又说道:“丞相,应该再派一名副手,某举荐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同往,杨德祖虽然年轻,但才华出众,机敏过人,能言善道连孔文举都甘拜下风,且杨彪父子又与袁绍沾亲,遣他为使,也容易与袁绍亲近。”

“伯达之言,正合吾意。”还没有来得及吃过一合酥与写过门太阔的曹老大鼓掌大笑,还赶紧吩咐道:“速去传孔文举与杨德祖来见,吾要当面对他们交代机宜。”

还别说,曹老大麾下的几个心腹谋士都怕背黑锅扛骂名,不敢代表曹老大到冀州求和,可是孔融和杨修却不怕,听完曹老大交代的差使后,相反还有点暗暗欢喜,认为自己们出头露脸兼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所以孔融和杨修不仅一口答应,还乘机向曹老大举荐道:“丞相,某等愿共举一人同行,此人才学,胜过某等十倍,有他随我等北赴冀州,定然马到成功,说服袁绍罢兵言和。”

“二位先生举荐何人?”曹老大好奇问道。

“平原郡名士,祢衡祢正平。”孔融微笑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