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种毒箭也是你发明的啊?”陶副主任恍然大悟,又苦笑说道:“婉贞,拜托你下次再鼓捣这些危险东西的时候,注意一些保密,你知不知道,因为你泄密,我军将士在官渡战场上吃了多少的苦头?”
黄硕笑得很是动人,不仅没有半点愧疚,还理直气壮的笑道:“其实你也应该感谢一下我,当时我刚好把轻便毒箭的另一半带出了工房,到竹林里去试射,如果让那个死瘸子把轻便毒箭的另一半也偷到了手,你在官渡战场上就更有苦头吃了。”
“那种轻便毒箭,还有另一半?”陶副主任大吃一惊,然后迅速醒悟了过来,惊叫道:“难道是传说中的连发弩?可以接连射出十支毒箭的连发弩?”
“你怎么知道?”这次轮到黄硕傻眼了,惊叫道:“我首创的连发弩,连我爹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那里?在那里?快拿来我看!”
“带来了,但现在不能给你看,那是我的嫁妆,必须等我们正式成了亲才能给你。”
“成亲?好说,我们现在就成亲,现在就入洞房!”
“啊!你这个大色鬼,现在是大白天,别扯我衣服!”
……………………
其实陶副主任在穿越前,后世就已经通过考古和研究还原出了传说中的三国连发弩,陶副主任也在媒体上看到过新闻报道,只是从没见过实物,所以通过牺牲色相终于换得了连发弩后,真正拿到实物亲手试射时,陶副主任还是有一种激动难当的感觉,也无比庆幸诸葛亮当初没能从黄硕手里弄到这种连发弩,不然的话,徐州军在官渡战场上多吃不少苦头。同时这种连弩的技术一旦流落到了袁谭手里,徐州军的北线大战便也会增加不少难度——袁谭可是手握并州之地,集中一州之力生产和制造这种连弩,大量装备进军队那可是易如反掌。
三国连发弩的射程并不远,只有普通手弩的一半左右,穿透力也不强,十步之内才有破甲可能,所以黄硕才选择了轻便便宜的杆头箭为弩箭,以增加射程和方便大量制造,为了增加连弩的威力,还天才的发明了绳制毒箭——也就是皇叔军让徐州军队吃尽苦头的那种毒箭。不过这种连发弩最大的优点就是发射速度快,只需一拉扳杆就能完成上弦装箭,普通弩箭发射两三次所需的时间,这种连发弩可以轻松发射十次,熟练后速度还可以更快,甚至可以在敌人射出一次弩箭的情况下,一口气把十支弩箭全射出去,占尽速度便宜。
见识到了如此神妙的近射利器,陪同陶副主任试射的徐州众将当然是赞不绝口,争先恐后的抢着试射,也异口同声的要求陶副主任大量制造这种连发弩装备队伍,陶副主任却不是十分满意,因为陶副主任在用色相换取这种连发弩时,突然想起三国时代还有一个比黄月英更牛叉的天才发明家,发明过无数新式武器与工具,好象还改进过连发弩,使得连发弩威力更强,射出箭更多,但是这个人是谁,陶副主任却又只记得他姓马,具体叫马什么,陶副主任却又说什么都想不起来——也不能怪陶副主任不学无术,关键是细作之神罗贯中没向陶副主任提起过这件事。
“诸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人?”抱着碰运气的态度,陶副主任向在场众人问道:“他姓马,具体叫什么我已经忘了,只知道他很擅长制造新工具和新武器,你们对这个人有没有印象?”
在场的徐州文武大眼对小眼,纷纷摇头说不知道,没听说过,倒是刘晔若有所思,回忆了一会后,突然说道:“主公,你说的人,是否叫马钧马德衡?”
“马钧?”陶副主任终于想起了这个偶然见过的名字,忙道:“对,就是这个马钧,子扬先生是否认识他?”
“不认识。”刘晔摇头,答道:“晔只是在一份细作探报上见过他的名字,他是凉州扶风人,曹贼西迁长安后颁布招贤令,他到了曹贼军中为官,为曹贼队伍改进织绫机,使得织布一匹耗时两月缩短到十余曰,被曹贼视为奇才,并下令大量制造这样的织绫机织布自给或出售,所以我军细作就顺便收集了这个马钧的情报,报告到了我军之中,晔当时也没太过留心,还是主公这会提起我才想起。”
“狗曰的曹贼,又和老子抢人才!”陶副主任大怒乱骂,又马上向刘晔命令道:“子扬先生,你马上安排精干细作潜往长安,设法接近这个马钧,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想办法把这个马钧弄到我军队伍里来,要钱要钱,要官给官,要美女给美女,总之这个马钧我要定了!”
“诺。”刘晔答应,又很是奇怪的问道:“主公,这个马钧只是改进一下织绫机,用不着这么重视吧?主公如果想要他的织绫机,我们派细作偷画结构草图来就是了,何必要把马钧本人也弄到许昌来?”
“你不懂,这个马钧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将来……。”
陶副主任情急之下差点说漏了嘴,但还好,就在这时候,一名背上插着红旗代表紧急信使身份的徐州传令兵,带着满身的尘土,连滚带爬的冲到了陶副主任的面前单膝跪下,双手将一道粘有鸡毛的信袋呈过头顶,未及说话,人已经摔在地上昏了过去。见了他的焦急模样,徐州众人一起大惊,陶副主任也是心脏乱跳,赶紧喝令将信使抬下去抢救,又双手微微颤抖着打开信袋,从中取出了是仪和荀谌从许昌送来的紧急军情,展开细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