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鸿,坐,坐。来,喝茶!”
却原来桌子上早就沏好了一杯香茶,在等着刘伟鸿呢。
“书记,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刘伟鸿在朱建国一侧落座,笑着问道。
“哈哈,不急不急,马上就吃饭了,吃完饭再聊。”
“行。今儿书记高兴,我就好好陪你喝两杯。”
刘伟鸿就笑,知道朱建国肯定忍耐不住,会跟他说的。朱建国就是这么个姓子,尽管做了县委书记,也磨练得有几分城府了,但在刘伟鸿这样最亲近的人面前,是藏不住话的。
果然,朱建国抽了两口烟,神情就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说道:“伟鸿啊,有个消息跟你通个气。上午省委组织部给我打电话了,说让我明天上午八点半,赶到省委组织部去,李逸风部长要和我正式谈话。”
刘伟鸿顿时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书记,你要调走了?”
临近年底,省委组织部长亲自找一个县委书记谈话,用意不言自明,朱建国十有八九要动了。只是这个事情,在此之前,却不曾听到半点风声,估计省里也是临时起意。
朱建国望着他,说道:“你也是这么看的?”
“八成是这样了。林庆经验一出台,你迟早会动的,只是我也没想到会动得这么快!”
刘伟鸿沉吟着说道。
事实上,“林庆经验”一被中组部树立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典型,有关朱建国马上就要高升的传言,很快就在林庆县传开了。
想想看,全国典型啊!
中组部肯定,《人民曰报》长篇通讯报道,这是何等的荣耀?在此之前,不要说全国典型,就算是省里的典型,林庆县也从未捞到过一个。只有些地区的典型,那基本上就是排排坐分果果,以前青峰地区一市八县,每个市县都能轮到。不轮到是不行的,不然会有意见。
林庆县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全国典型,县委书记朱建国能不升官吗?
就看什么时候走了。
连具体的位置,业务观察家们都给朱建国“安排”好了。有两个备选位置,第一个是地区组织部长,另一个则是地委党群副书记。至于浩阳地区是新成立,党群副书记和地委组织部长都是新任的干部这一点,业余观察家是不去理会的。上级组织自有安排嘛。
也有人说不会升那么快,可能是地区副专员,暂时不入地委委员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