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和谨守规矩,该说的客气话一句不少。
慕新民便点点头,脸上尽可能多地挤出一点笑容。
邓仲和也没有打开公事包拿出笔记本来照本宣科。这个事,在他脑海里转悠了很多回,算得是烂熟于胸了,当下一一道来。
“书记,这个新能源管理公司,以前没这么搞过,也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我是这么想的,考虑到这个能源公司将要协调全县的煤炭生产,任务比较重,因此管理机构要健全……”邓仲和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能源管理公司的机构,说道:“至于人员配置方面,我认为要尽量精简。兵贵精不贵多嘛,人多了反倒不好办事,大家你推我推你的,容易形成扯皮的现象。”
这个也是昨晚上邓仲和与刘伟鸿讨论此事的时候,刘伟鸿重点谈的一个建议。刘伟鸿认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乃是很多事情办不好的根源所在。
慕新民便频频点头,说道:“嗯,县长这个设想,我完全赞同,确实不要搞太多的人。不然负担会越来越重的。”
“至于人员的选用,我想暂时不增加编制。这个能源管理公司,很大一部分职能,和煤炭局、矿产局是重叠的。我看可以从这两个局和下面一些煤矿里面,抽掉干部和职工来组成。这样财政就不会增加负担,只是多了一个牌子而已。除了人员抽掉之外,煤炭局、矿产局的一些职能,也可以与管理公司合并行使,政令要统一,不搞令出多门那一套,就不会乱了。”
邓仲和侃侃而谈,嘴里说是初步意见,其实很是成竹在胸。
慕新民又是频频颔首,说道:“我看这样可以。不急着增加人员编制,先把架子搭起来。以后如果实际情况确实需要,再酌情增加编制。”
“对,就是这样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