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有路灯。
这也是刘伟鸿对城建系统的明确要求,市区发展到哪里,路灯就跟进到哪里。有了完善的公共照明系统,不留死角,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毕竟在光亮的地方,犯罪分子的心理总会有几分畏惧之意,作案也不是那么肆无忌惮了。
严如培赞叹道:“刘书记,这个市政工程做得真不错。”
刘伟鸿说道:“也就是本分而已。其实很多事情,真正落实下去,并不麻烦。关键是肯不肯去做。”
严如培默默点头。
在小巷子里前进了大约三四十米,来到一个青砖砌成的小院落前,刘伟鸿停住了脚步,轻轻敲响了木板门。
“哪个?”
不一会,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和一个苍老的声音。
“伍老师,是我,刘伟鸿。”
刘伟鸿很和气地答道。
脚步声明显加快了,随即木板门就打开来,一位五十几岁的老者出现在门口,惊喜地说道:“哟,真是刘书记,你好你好……刘书记,请进!”
“伍老师,你好。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姓严,大宁来的,和我一起来看看。”
刘伟鸿随口给伍老师介绍了严如培,却隐瞒了他的身份。自然是怕伍老师得知严如培是省公安厅副厅长之后,求他“伸冤”。今天刘伟鸿请严如培过来,是“微服私访”,不是想让他尴尬难受的。
“老严,这就是伍百达的大哥,伍老师。伍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以前是明煮小学的老师。”
刘伟鸿又简单介绍了眼前的老者。
“你好,伍老师。”
严如培连忙伸出手去。
“你好你好,严领导,请进,屋里坐屋里坐……”
伍老师很客气,不过看得出来,他这是强颜欢笑。兄弟被打成重伤,至今还在医院住着,儿子也被打成重伤,儿媳妇遭人轮歼,怎一个“惨”字了得?伍老师这要算是非常坚强的,换一个人只怕早就垮了。
这是一个很老式的院子,典型民国时代的建筑,青砖瓦屋。院子里很黑暗,远不如外边街道那么明亮,院子的地面亦是凹凸不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