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薛博宇和邱浩瀚一齐起身,随即拿起电话发布命令。
刘伟鸿抓起大哥大,给洛宇辰打了过去,命令武警支队机动大队全体集合,全副武装,待命出击。
随着命令,正在街上巡逻的巡警大队和武警机动大队战士,俱皆撤了回来,迅疾集结,四十分钟之后,两支部队分别从市公安局和武警支队开出,警笛呜呜鸣响,直驶青山化肥厂。
刘伟鸿坐在公安一号车上,一马当先!
身后,是数十台警车组成的钢铁长龙。在青山区与火炬区的结合部,公安部队和武警部队的车队,汇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更加壮观的长龙,烟尘滚滚!
青山区是原久安地区的青山县,因为县城与久安市区相邻,久安地区地改市,青山县也改为青山区。青山化肥厂,不是青山区所辖的企业,而是市辖企业,副县团级架子,隶属久安市政斧,委托给久安市化工局代管。因为厂址地处青山区,被称为青山化肥厂。
青山化肥厂并不在市区,而是在郊区,原青山县青山镇的郊区,已经处于市区的最边缘地带,市公安局正在推行的武装巡逻制度,暂时不曾覆盖青山化肥厂所在的区域。
薛博宇和刘伟鸿坐在同一台车上,简单向刘伟鸿介绍了青山化肥厂的情况。
青山化肥厂是很老的国营企业,建于七十年代,最兴盛的时候,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加起来,有将近两千人。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因为经营不善,化肥厂连年亏损,已经进行了好几次整改,大批的职工下岗,另谋出路。目前青山化肥厂大约还剩下四百来名职工和大约同等数量的家属。
“多数是老弱妇孺,年轻一点,大多去南方打工了,养不活啊……”
薛博宇叹息着说道,脸色很是凝重。
根据薛博宇的介绍,市里面前两年给青山化肥厂注入了大笔的资金,力图挽救化肥厂。毕竟青山化肥厂在久安市,要算是规模比较大,也比较有影响的国营企业,曾经是久安地区化工战线的一面红旗,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也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眼见化肥厂即将倒闭,市里面也有些不甘心。再说青山化肥厂要是彻底垮了,近千名职工的出路,亦是一个大问题,一步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规模的群众事件,这是地方党委政斧的大忌。
不过,青山化肥厂的规模越大,“拯救”的难度也越大,单单注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经营理念,管理思路不改变,注入再多的资金,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得干干净净。类似这样的情形,刘伟鸿见得太多了,在他的脑海之中,曾经有十来年,国有企业改制,职工下岗,是一个全民姓的话题。大量国营企业倒闭或出售,大批职工下岗,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而久安市,可能才刚刚面对这个巨大的难题。许多领导,包括企业的负责人,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今后这样的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
一年前,青山化肥厂承包给了私人经营,半年前,正式宣布倒闭,工厂变卖。所有干部职工,全部下岗,重新进行优化整合。而在这个承包和变卖的过程之中,因为没有安排好工厂原有干部职工的出路,矛盾激发出来,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冲突,每次冲突,都有人受伤。不住地有化肥厂的干部职工上访,不但闹到了市里,也闹到了省里,甚至还有个别干部职工,去了首都上访。
上访!
又是一个在刘伟鸿脑海里记忆极其深刻的名词!
“青山化肥厂,现在已经成了市领导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据说市委开了好几次常委会,专门研究化肥厂的问题,都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每次一发生冲突,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薛博宇边说边摇头,神情很是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