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当然是领导和老板享用了!
泥腿子还敢和领导与老板“抢钱花”,简直是不要脸。
只是在常委会上,田市长肯定不能说得如此直白。不过这难不住田市长,身在官场,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混淆视听,大作官样文章,似是而非。当事情难以解决的时候,直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就是官员们必备的手段。
当下田市长拿起面前的一摞资料,开始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原本青山化肥厂的情况,在座诸人,包括刘伟鸿在内,基本上都谈得上是了如指掌了,今天要研究的,是善后处理。田宝山却很详细地介绍青山化肥厂的历史,改制过程,承包和破产的原因。单是这一部分,他就差不多讲了三十分钟。
报告冗长空洞,亦是党委政斧部门的特色。
大家都煞有介事地听着,其实均是心不在焉,各自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连辛明亮都没有露出不耐的神情。尽管私下里,辛明亮可以将田宝山从头骂到脚,完全不当人看待。但到了公开场合,辛明亮就要给田宝山留面子,必要的时候,还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他。
这是官场生态所决定的。
既然你辛明亮提拔重用了田宝山,那就要给他撑腰。不然的话,你提拔起来的人被人看不起,没威信,你这个做老大的,也一样的没面子。
好不容易,田宝山介绍完了青山化肥厂的历史,谈到了现在面临的问题。
“辛书记,王书记,陆市长,各位同志,现在青山化肥厂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青山化肥厂原来的那些干部职工,提出了很多无理的要求……原先市政斧和化肥厂投资方谈妥的条件,是这样的,优先保证化肥厂正常生产正常运作。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化肥厂的问题。投资方买下化肥厂,也不是来做好事的,厂子必须生产,产生效益,投资商才有效益。同样的道理,化肥厂正常生产运作,效益好了,就能解决原有的干部职工的就业问题。在同等的条件下,原来的干部职工优先录用嘛……但是化肥厂的干部职工,觉悟不高,搞不清楚重点,他们把工厂的出售,当做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变着法子向政斧,向投资商要求安家费,补偿费之类的,要求一大堆,很多要求都是完全无法满足的。这样一来,投资方觉得很不划算,本来打算要撤资的,还是市政斧做了很多的工作,投资商才同意继续合作。可是化肥厂的干部职工和龙华村的村民,一点不配合,总是闹事,迄今为止,化肥厂一直都不能正常的开展生产和销售工作,亏损越来越严重,再这样子搞下去,投资商肯定不干了。这个烂摊子,还真是很难收拾啊……”
田宝山边说,边摇头叹息不已,颇有恨恨之意。
所有人的脸色和眼神,依旧平淡,波澜不惊。唯独刘伟鸿是个例外,眼里露出了诧异之色。
尽管前世今生相加,刘书记也要算得是久历官场,各种形形色色的官员见得多了,不要脸的居多。但饶是如此,刘伟鸿也还是真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可以无耻到这般地步!
在龙华村冲突现场,刘伟鸿以雷霆手段,抓了赖文超之后,便做好了此事不能善罢的心理准备。这也是刘伟鸿一贯的特点。要么不动手,一旦动手,便绝不存侥幸之心。必定要准备迎接最坏的结果。对赖文超的突审,是薛博宇和夏寒亲自主持的,刘伟鸿还专程找赖文超谈过话,为的就是全面了解青山化肥厂承包、破产清算的所有过程。
从赖文超嘴里,刘伟鸿早已经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是一起典型的官商勾结,侵吞国家财产,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因为体制僵化,干部思想僵化,加上近几年国家的大环境,尚未足够重视三农问题,种地得不偿失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土地撂荒,市场对化肥的需求量减少,对品质要求却大幅度提高。青山化肥厂这几年在市场竞争之中,确实是屡战屡败,亏损严重。但也并未走到非卖不可的地步。
刘伟鸿认同市政斧去年对青山化肥厂的“拯救行动”,只要注入一定的资金,认真改制,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青山化肥厂完全有望救活,重新焕发生机。至不济,对外承包给真正懂行的投资商,也还是有出路,最少可以有效地解决原有干部职工下岗失业的问题。
宣布破产,整体出售,是最后也是最迫不得已的一招。直接将上千干部职工下岗,推向社会,造成的巨大社会问题,难以忽视。
但自从赖文超参与进来之后,青山化肥厂的问题,马上便起了变化。市政斧或者说分管此工作的田宝山,态度截然不同。以前还在想方设法挽救化肥厂的田宝山,忽然就变成了“甩包袱”的急先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