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军大营的中军帐,张鑫和蔡圭见到唐寅。
看到张鑫,唐寅就很意外了,见蔡圭也来了,他心中更是不解,不过也没有着急发问,先问张鑫道:“张鑫,你怎么跑到莫国来了?”
张鑫早已想好措词,忙回道:“回禀大王,三水军已从提亚撤回国内,微臣在宁地的事务已了,所以回都复命,半路上,臣又听说莫国冒犯我国,大王亲自率师出征,故微臣顺道赶过来,看有没有微臣能出力的地方。”
听完这话,唐寅没觉得怎样,邱真在旁已大皱眉头。邱真和张鑫二人向来是互看不顺眼的,二人的矛盾由来已久。邱真冷笑一声,说道:“张大人身为朝中大臣,难道不知朝中的规矩?大王并未召见你,你私自前来,只此一条,就可定你个欺君之罪!”
张鑫气得暗翻白眼,但脸上表情还是很平和,他说道:“下官千里迢迢而来,也是出于对大王的一片忠心,邱相即便久看下官不顺眼,但也不必把‘欺君之罪’这样的大帽子扣到下官的脑袋上?!”
“哈哈!”邱真气乐了,扬头问道:“难道是本相冤枉你了不成?从宁地到莫国,路途何止千里,你好一个‘顺道’啊!”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针锋相对,蔡圭在旁一直低着头,沉默无语,不过他可是在暗暗观察在场众人的表情,也希望能尽快分辨出朝中的派系,好规划出自己日后占在哪一边最有利。
在场的众人要么是武将,要么是谋士,基本都是左相邱真这边的下属,自然也以邱真马首是瞻。邱真看张鑫不顺眼,其他人对张鑫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去。
见他二人又争执起来,本就心烦的唐寅摆摆手,说道:“不要再吵了。”他转头对邱真说道:“邱真,张鑫能从宁地赶到莫国,也是出于一片好意,非常时期,不必再在礼节上斤斤计较。”说完,他又对张鑫道:“两军交战,你一文官能作甚微,还是早些回朝中处理政务,现在元吉也需要得力的帮手!”
唐寅的话听起来似乎两边都不倾向,实际上,从中还是能感觉到他对张鑫的信任和重视。
张鑫敢对邱真不敬,但对唐寅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连连点头,应道:“大王教训得极是,微臣明日便回国内。”
唐寅笑了,说道:“也不用急于一时,你可在军中先休息几日。”
张鑫动容道:“多谢大王体谅。”
“哼!”邱真沉声冷哼,扭过头去,看都不看他。
怕他俩又再起争执,唐寅插开话头,看向蔡圭,问道:“蔡圭,你不在宁地帮助你的父亲,来前方战场作甚?”
不等蔡圭说话,张鑫抢先接道:“现在正是我大风用人之际,而蔡公子足智多谋,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微臣特把他带来,推荐给大王。”说话的同时,他还向他唐寅一再使眼色。
唐寅多聪明,见状,马上明白了张鑫的意图。他说是把蔡圭推荐给自己,实际上是给自己带来一个人质,如果哪天蔡颂敢在宁地生乱,那么第一个死的就是他的亲儿子蔡圭。
他仰面而笑,顺水推舟地说道:“既然是张大人推荐的人才,那一定错不了。”顿了一下,唐寅又道:“蔡圭,你就暂任左谏议长史,日后若有功绩,再做提升。”
风国的左谏议长史在朝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六品小官,无权参与朝议,直属上司是丞相长史,说白了就是丞相长使的秘兼助理,公务一大堆,功劳就没有,费力不讨好的职务。
蔡圭本就没期望唐寅能给自己什么大官,所以听唐寅封自己为左谏议长史,当即向前叩首,道:“微臣多谢大王隆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