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遵命!”刘敬赶忙大声回道。
“牛大他们三个就留下来帮你了。”李郃又加了一句。
“嘿嘿嘿嘿……”三牛快乐地笑了起来,彭城内的官员们也跟着笑了笑,不过前者是欢笑,后者却是苦笑。
经过毛家兄弟的尸体时,李郃想起了刚刚毛元风临死前的话,摇头笑了笑,自言自语地低声道:“皇亲国戚?皇亲国戚算什么,皇帝老子都照杀……”
太阳慢慢向西边落下,西天映成了一片暗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彭城内,也是一片血腥的红……第二天,李郃便给京城发去快信,说毛家兄弟私吞巨额钱粮,又私自征收数倍钱粮,残杀灾民,逼得百姓造反起事,以至有东北之祸。真相败露后,舆图拒捕,还想杀了李郃灭口,被他的护卫一举击杀,并将其同伙一并诛除,还彭城,还东北一方净土。
接着又说,东北百姓造反,皆因毛家兄弟而起。如今毛家兄弟已伏法,只需赈灾钱粮到手,便可顺利安抚。
于是,向朝廷要了大批钱粮,平乱大军,直接变成了赈灾团。
李郃这一路上,除了彭城内让三牛挥了几刀外,也就砍了几个冥顽不灵的县官、地主、豪绅,开仓放了他们的粮。其他面对百姓时,却没再打过一仗、动过一刀。起事的百姓们本来听到是虎威将军带领平乱大军,就已经毫无斗志。如今大军用军粮救济百姓、开仓放粮,所到之处,民心所向,欢欣鼓舞。
李郃这回也没忘了趁机“假公济私”一下,将朝廷送来准备赈灾的大批钱粮,直接拨了七成派兵护送往潭平镇。然后再给东北的难民们一些路费、盘缠、口粮,让他们成群结队前往陇西省潭平镇安居,还派军队护送,命沿途各地官员极力配合。
说与其在废墟上重建,不如到新城去安居,将潭平镇说得恍如人间仙境,一时间东北难民皆是争相前往。
直到风柳三连发七封快信,告诉李郃潭平镇已经严重超负荷后,他才停止了这场大迁徙运动,让不愿离开家乡的东北人继续在东北生活。
知道了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太后、皇帝和腾凌王怒发冲冠,就连李太师和其他满朝文武都是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一场平乱东征,变成了赈灾移民。不敢怎么说,东北的事情,又是被李郃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这次朝廷上论及李郃的功劳时,有人便提议,东征军此次斩首数为零,应不计功。难得的,李系朝臣也没多少异议,于是李郃的东征便成了无功之征。不过对于西南总督、武威侯、一品大将军李郃来说,朝廷给的封赏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他这次在东北钱粮和人口都掠了个锅满盆肥,已经是心满意足得爽歪了。
现在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回自己的潭平镇瞧瞧。看看当初的小城,如今已是什么规模了。给风柳三鼓捣了那么多人和钱粮过去,希望不要给整成难民集中营就好……不过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一般,“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茫茫的大夏国虽不是大海,却也一样风雨难测。东北才刚刚“风平浪静”,江南就又起“波澜”——常州赵忱王以为西南乱事刚平,东北灾乱又起,定会让朝廷疲于奔命无力应付,以为时机已到,便以当年被判罪的大帅萧莫为为先锋主将,其子萧长风为副将,发兵十万,欲吞并江南以南十七州,割据一方。
哪里知道,李郃平西南居然如此之快,平东北更是兵不血刃称得上神速,平完东北后,直接被朝廷一张圣旨调往江南。兵都不用带,只要自己乘上火麒麟火速赶到江南就行,江南的大军都给他准备好了。
得到这个命令后,人还在东北的李郃几乎是破口大骂:“哇艹!他***,这什么鸟王,早不起兵晚不起兵,偏偏老子平完乱他才起兵!要是他能晚上他娘的一点,老子就回潭平镇去了,打死我我也不去平***鸟乱!”
殊不知,远在千里之外,当得知东北乱事已平,虎威将军李郃将要赶过来当江南军主帅时,赵忱王也是骂得唾沫横飞:“哇靠!他母亲的,这什么鸟将,早不平乱晚不平乱,偏偏本王起兵的时候他才平乱!要是他能早上他娘的一点,本王就得到消息了,打死本王本王也不在这时候起***鸟兵!”对虎威将军的忌惮,可不是一点半点而已。
不过这时候,谁都来不及了。赵忱王,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反下去。
“虎威将军”,只是这四个字,就已经让赵忱王和萧莫为的常州军士气降一大半、腿软一大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