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

第41章 巨痛狂悲经尽了,谁来拾汝冰凉骨(2 / 10)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孔修文淡淡地道:“‘圣人过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圣人感知良心的能力很强,他的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鼻子所嗅、口里所说、身体所作、心里所想,只要有不合良心的地方,他就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圣人始终觉得自己过错很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是因为他们良心的感知能力太弱,即使眼、耳、鼻、舌、身、意有不合良心的地方,也没有感觉。这就是圣人和凡夫俗子的区别。”

兰儿微微一笑:“原来这样啊。我还以为圣人的过错本来就多,都是沽名钓誉之徒呢!”

朱璨哈哈大笑:“看你说的,难不成儒学大师都是偷鸡摸狗的家伙?”

叶昊天剑眉微皱问道:“什么是‘心脏纹理的致密程度’?难道说修炼之后,心脏会变得更加坚实吗?”

孔修文笑了笑:“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情形如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验证过。我今天提出这四条依据,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儒家修行并不都是虚的,不能夸夸其谈空讲道德。修儒的结果一定要看得见、摸得着,才会让后来者相信,愿意接受儒学的熏陶。比如说圣人,什么是圣人?不是说别人封你为圣人你就是圣人了,圣人是要修炼到一定程度,身体和心神发生了剧变之后才能产生的。‘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寿可数百岁。’”

听到这里, 众人似乎明白了一些,可是又不能完全明白。

朱粲不满意地插嘴:“圣人才活数百年?这也太少了!仙佛之人都能活成千上万年!”

程守礼哑然失笑:“几百年也不错了!毕竟是修儒之人,谁能真个长生不老?你别忘了,孔圣人才活了七十三岁,孟夫子也不过八十四岁!”

叶昊天一直在苦苦思索,沉吟良久忽然问道:“孔师傅,记得您以前曾经说过:‘儒家修炼的结果在外而不在内,最终表现为儒功的形式。’可是现在又提出身体和心神的改变,讲到‘浩然正气的积累程度’,‘心脏纹理的致密程度’,可谓发前人之未发,却不知这些观点都是从哪里来的?”

孔修文抬头目注房顶,面色变得阴晴不定,良久才收回目光说道:“关于儒家修行,有一个惊天之秘,已经被我们孔家隐瞒了两千年。如今儒学颓废,魔道入侵,华夏文化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就当着诸位大儒的面,把这个秘密讲出来。”

听他说得那么慎重,众人全都竖起了耳朵。

兰儿更是忙不迭地催促:“您快讲啊!”

孔修文缓缓说道:“想当年,先祖孔丘临终之时曾经说过一段话:‘内圣外王,心圣乎?身圣乎?孰轻孰重?孰主孰从?倘若上天垂怜,多赐我三年光阴,鸿儒之道非止于此也……’后来,有人在先祖书房里发现一片竹简,上面十分凌乱地刻着:‘心圣身圣,合为内圣;家业国业,是谓外王;内圣外王,相得益彰……’那片竹简至今仍然保留在孔家祖庙里……”

程守礼瞪大了眼睛:“ ‘心圣身圣,合为内圣!’这么说,夫子真的提出‘身圣’的概念了?”

兰儿惊呼道:“修身也能成圣?果如此,后世儒学岂不是有些偏了?”

叶昊天惋惜不已:“可叹数千年来,儒家只知‘心圣’而不知‘身圣’,然而‘心圣’不足以强身健体,‘外王’又不能转化为排山倒海的功力。怪不得那么多儒士对我华夏民族立下不朽功勋,却又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

孔修文意味深长的道:“你说得不错!心圣,身圣,再加上外王,这是修儒的三个方面。如果单是忽略了‘身圣’,还不是十分要紧,问题是连‘外王’也不能得到天庭的承认,所以儒家的地位只能是每况愈下!大家想想,佛家跟我们有相似之处,同样强调锻炼心姓,有些和尚穷其一生都无法结成舍利子,却可以通过累积的佛心在神仙榜上拥有较高的排名。而我们儒家呢?不但身体纤弱,手无缚鸡之力,就连辛苦获得的‘儒功’也不能落在实处,所以在神仙榜上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兰儿叹了口气:“要是儒功也能转化为神丹,那就太好了!”

朱粲猛地扬起了头,大声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想出修炼‘身圣’的法子,再设法将‘外王’建立的功勋转化为‘儒家神丹’,何愁不能将儒学发扬光大?”

程守礼瞥他一眼:“说得轻巧,这两条哪个容易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