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分属敌对,宁采臣是不应该劝他的,但是想到他字“承业”,显然其父煞费苦心,知道他不适于官场。老人家这份心意,宁采臣领悟了,又怎忍心一言不发,看他自毁前程。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茅士学一张脸涨得通红,显然没有听进去。憋了半天才恨恨地低喝道:“你不要得意,一会儿你就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说完话,拂袖而去。他的两个跟班随后随着。
不片刻,一管家模样的人陪着两个身着官服的中年人走进来。
两个官员,一个是县令钱义,另一个宁采臣却不认得,估计是府里的官员吧。
只是这两个官员对那管家倒是非常客气。这也让宁采臣相信了这处宅院真有可能是蔡京的。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若不然,两个官员又岂会对一下人这么客气。
他们进来,其他士子都站起身来,连连施礼道:“晚生拜见钱大人,拜见教授老大人。”
宁采臣这才知道他是府学的教授。
来的人虽然是府学教授,但是钱县令毕竟是六品文官,又是本地父母,就轻轻咳嗽一声,说了些本地文风昌盛,为自己脸上贴贴金……
这种官话套话,宁采臣自然没有兴趣听,只是自顾自地吃喝。
这酒还是粮食的好。虽然不如现代的酒烈,但是入口绵长,回味无穷,很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
“叔舅,你怎么躲在这儿喝酒?”
正品着,却不知何时这许仙竟跑了来,还来到自己身边。
“你怎么来了?”
“不仅我来了,先生带着同窗们全来了,为叔舅加油助势。”
“可是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黄明的学堂是私学,这与县学此类公学不是一个系统的。
私学为私人所建,所以这私学的名望,全靠先生维继。
比如朱熹在家乡开馆授徒,他的名望之下,连公学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