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绝唱之所以称之为绝唱,便是难有所得。这样打和收场,他已很满意了。
不过他是满意了,宁采臣却不满意。什么他都能忍,唯独这功名,这是原宁采臣用命拼回来的,是宁母一家的希望。他是绝对不许人威胁到宁母的希望的。“大人,这诗本为一小姐架骨,学生只是为其叙文,算不得学生所做。”
“听听,这是别人写的,不是他做的,他亲口承认的。”茅士学一听,来了精神,大声嚷嚷,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
丫环秋儿嗔怪道:“这宁公子怎么这样?我们又不会说出去!”
小姐贝齿咬唇,沉思道:“宁公子是正人君子,必然不愿占这便宜。”
丫环急道:“可他不是做不出来吗?”
小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我做错了。”
她是高看宁采臣了。别忘了宁采臣来自现代,又是个法学生。与其说他是“君子所为”,不如说是“无事献殷勤,非歼即盗”。天上掉馅饼,他可不信。反倒是这是阴谋,他信得十足。
帮了他,还成自己小姐的错,丫环气鼓鼓的怎么也想不通。
宁采臣没有理睬茅士学,而是说道:“大人。学生之所以不做诗,非不能,而不愿。”
这是什么情况?做好了,就能入府学。这所有人都在拼命努力,以求幸进,怎么还有人不愿?
宁采臣说:“慈母在,不远游。学生若进了府学,无论是去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府学,还是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府府学,都必将离家。家中只有家母一人,学生实在是不忍心。”
杭州城是在北宋南迁后,才称的临安府,现在不过是一上县,只有县学,是没有府学的。
“好!”府尹大人起身喝道,“既有学识,又有孝道,这才是读书人所为。”
这古代历朝历代都讲究个孝治天下,所以不会有人对此为难,反而要歌颂他的品德高尚,为了孝道,竟连前途都可放弃。这绝非一般人可办到的,而古代人最是吃这个。
丫环听了,也不气了。小姐听了,更是美目连连。
眼见其他人都满意了,这番算计全然落空,茅士学哪里又甘心。“你虽不想用府学,但这诗也是要做的。否则我等文人盛会,却一言不发,岂不惜哉!”
宁采臣知道他在故意为难自己,不过即使他不出声,他也要给众人留下难忘的印像。否则这番纠缠,传出去也不好听。
“许仙,帮我磨墨。”
“好的,叔舅。”许仙正等着呢,他立即兴奋地帮宁采臣磨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