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开始

第134章、田地(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廪生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就是高俅也头疼了。

这廪生的诗词,官家是极喜欢的。虽然李师师那小娘说是喜爱这诗词,才弹唱出来,但是高俅绝不相信世上有无缘无故的爱。

一查才知道。原来他们在杭州就相识,甚至听老妈子说,姑娘能来,也是为他所劝。

高俅不敢得罪宫里的娘娘,这宫外的娘娘他就敢得罪了?同样得罪不起。

王公公一遍又一遍说着自己老了,想买处葬身的阴宅,都难能如愿。

这话,高俅仔细听着,连连应是。嘴上说着王公公洪福齐天,当延寿百年,不过他心中却不是这样想。反而想着,你怎么还不死,你现在就死,我也不用为难了。

王太监说了半天,高俅就是不松口。他也急了,嘿嘿阴笑:“其实高太尉无须为那秀才担心,老奴听说那秀才在家乡提了反诗,恐怕即将大难临头了。嘻嘻。”

太监真是毒啊!那秀才可是你家乡的乡亲。

高俅只觉得从头凉到脚,作为非科举入仕的官员。高俅十分注重各种关系,否则他也不会从一书僮官至太尉了。这里面自然有着苏轼的人脉关系。

宁采臣在家乡的狂放不羁,高俅也使人打听过。

正因为打听过,他才更不想动他。

从小在苏轼身边长大,他自然知道狂放不羁的文士有多好使用。比如他,他只是稍使手段,苏轼便为他铺桥架路。

没有苏轼的铺桥架路,他一小小书僮又怎么可能会入帝君王目,又怎么会遇上端王。这一切之始便在于他是苏轼的书僮,苏轼也为他出了力气。否则天下蹴球者众多,哪有他表现的份。

单只这点,他便不想动宁采臣,更不必说宁采臣有后还有个李师师,而李师师的背后则是官家。主意打定,他也就说道:“哦?这倒没听说。不这本朝不以言罪人,没有因此捕人的理由。”

“你……哼!”王太监见他不给面子,拂袖而去。

“王公公,王公公。”高俅叫了几句,见没留住人,也就随他去了。

一个太监罢了。

为他得罪新娘娘实在不值。

只是这一切高俅的儿子却看不懂了,高衙内问道:“爹,你不是常告诫儿子,这宫中的公公不能得罪吗?”

“不错,这点你能记住,实在很好。”高俅满意地抚须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