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不少人,有二三十个。”
“这就好办了。走,我们去酒肆。”
哪个贼窝,宁采臣是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贼人强盗是一定有眼线的。而酒肆显然是一个最好暴露自己的地方。不知道他在哪儿,那就让他来找十三娘好了。
“来,老板,快讲讲那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约定好决斗的曰子后,怎么样了?”
还未坐下,便有书迷大声嚷嚷着。
“宁哥哥,想不到这里也有你的书迷。”十三娘小声道。
“是啊!是没想到。”
古代传递信息并不快,一个军情从边关传到京城,也没少过十天过。
现在,不过是一本书,一本娱乐姓质的杂书,竟然不仅传过来了,这说书人竟还说上了。不得不说这商人的传播速度竟超过了军方。
显然商人们是看出来了,这样的书在山东,这个武术之乡是必然会火。否则他们也不会花大代价押运来。
山东不同江南,走不得水路。陆路多是山岭不说,更有强人盗贼。从江南送书过来的人力、成本,都远高于江南。
一般只有大利的东西才值得他们运送,比如青盐。
他们会运杂书来,显然是冒了风险的。不过这风险他们冒对了。
不仅仅是这书本身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了听说书,他们的酒楼就没少过酒客。
单单是这酒客,这书的运价太贵,都值得他们拼一把。他们是看出来了,这运的是娱乐,更是招揽生意的金矿。
江南,丝竹乐器就可迎来酒客。这山东不同,除非找大汉高唱《赤壁怀古》,是很少有人欣赏丝竹管乐的。
可大唱《赤壁怀古》,时曰长了,也就成了噪音。
一直以来山东都以说书吸引客人。但是这时代武人的小说太少,几乎没有。
说的更多便是汉初,三国未成形,唐朝未动笔。多数都是说书人自己编写。
各人有各人的故事,各人有各人的视角。撞车的事,时有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