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开始

第222章、大宋的宅男与剩女们(4 / 6)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酒宴还有什么名头不成?”宁采臣四处看看,这除了不用自己动手,同学们穿的都是古装外,与他那时代的同学会,也没有多大的曲别。

哦,有一个。就是来的是一个地区的同学,而不是一个班的。人数上多了些。

“当然有名头了,这叫中三元。”王复得意道。

“中三元?”

作为宁采臣这个新人,他还真得听他好好解释解释。

只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为了一次说个明白,这得从赵宋的国家制度说起。

赵宋王期,国家是重文轻武,并颁布有利于士大夫的政策,如士大夫之工资乃历朝最高、士大夫犯法不会受过重的刑罚等等。

这样制度下,只要有条件,哪个不是拼命读书。什么凿壁偷光、悬梁刺骨……只有更狠,没有最狠的。

于是乎,泱泱华夏,第一批宅男诞生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宅男一多,另一样极有特色的存在也诞生了,剩女。

这男人们都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女子们怎么办?想不当剩女都难办。

越是这条件好的,越是剩。因为自身条件好的,自然也渴望好的伴侣。其父母,以及她们自己的择偶方式也非一般人能够想象,他们不要求男方的家世、背景,他们只在乎对方是否是进士。这大概便是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创作土壤了。

所以每逢科举公布成绩之际,女人们便开始抢老公。

可科举就是那么好中的吗?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书中,六七十岁才中科举,失落了“颜如玉”,“黄金屋”也无福消受。最好笑的例子便是宋人陈修七十多岁中了科举,遇上“剩女”时,被问及年龄,他巧妙地回答:“五十年前二十三!”

唉!是啊!这绝大多数人中举后,其一生也差不多快过完了。所以智慧的古人们创造姓地使出了“成家立业”的法宝。

也就是说,先成家,再接着考。

而随着每次科举公布成绩之后,有妇之夫越来越多,特别是神宗包拯期的驸马案之后。女人们便开始了大范围的“预定”丈夫行动。看好了某人有机会中榜,便先将其预定下来,大文豪欧阳修便是被定下的最佳例子。

“所以仙芝,一会儿等她们到了,一定要好好表现,一定要让自己预定了去。”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大型相亲会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