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诗本就极少,而能揉入先人,拍得不着痕迹,就更少了。最妙的是,拍了,却还能让读者知道。
这可是大宋,有不知道李白的吗?更不用说赵官家这个文艺皇帝了。
虽然拍马屁不好,但是这么好的机会,如果真的要放弃,那才是傻蛋!而宁采臣恐怕真的要放弃了。
三位主考在卷子发下,便关注着宁采臣。
是,裱糊的名字,他们是看不到宁采臣的名字,但是他们还是有办法上一场的考卷是从哪个考监收上来的。
宁采臣上一幅实在是出彩得很,不是他有官家的牌子进的场,他们都想照葫芦画瓢,帮自己子侄们也画上这么几只蝴蝶。
可是什么叫出彩?独一无二才叫出彩。
一个考场有两个都不叫。
涂了宁采臣的卷子?官家的牌子在那,谁敢。
新的考题一出,他们便寄希望于宁采臣了,希望他再接再励,再次出彩。
宁采臣的诗一写出来,便有人报给他们知道。
文人是很恐怖的,只要能青史留名,什么规矩他们都敢碰,都敢改。
所以宁采臣还没有落笔,这本该是裱名之后,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的诗,他们现在就知道了。
“好!好极!妙极!”三位主考都称得上饱学之士,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哪一个没读过李太白的诗。
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可不是说假的。
李白有句“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曰月照乾坤”。他们更是时时谨记,以用来拍官家的马屁。
这宋朝以来,赵宋官家就没有不喜欢汉唐盛世的,用汉唐盛世来赞颂官家,只会让他高兴。他高兴了,这奖赏自然不会少。
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却让这士子用了。
他们嫉妒,是嫉妒的双目发红。但是却不能说出来,只能夸这诗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