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终于找到了宁采臣的命门似的,说道:“宁大人有所不知,耶律延禧这人极其嚣张。那一年我大宋眼看便要灭了西夏,但是这耶律延禧却立即威胁我朝罢兵,还与西夏结成了儿女亲家,使得官家不得不顾忌西夏,迟迟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
一提到燕云十六州,宁采臣便知道他说什么都没用了。
这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宋朝念念不忘的所在。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燕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作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朝(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燕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燕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两年后疮发去世。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这不等于宋朝就放弃了燕云十六州,相反,在燕云十六州的问题上,赵家人仿佛魔症了似的,别的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这件事,是任何一任赵氏官家都不会放弃的。仿佛是只要放弃了,他们便不再是赵宋官家了似的。
高俅把这件事一说出来,这赵官家便成了斗怒了眼的公牛一样,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似乎这赵家人所有的英雄气慨、男儿本色全都聚集到了这件事上,只有对这件事的追求,他们才像是一个华夏男儿。
这件事上,宁采臣是劝不了,也没有劝服的理由。
后世一些人说,炎黄子孙坏就坏在长城上,如果没有长城,没有城池,也就是把城墙全都扒了,那么炎黄子孙一定会更加强大。
以前宁采臣对此没有什么认知,到了这宋朝,才有那么一点儿感觉。其实不只是赵家人,这宋朝上下全都有一种让人束到脖子的感觉,没有了城池,那些游骑兵会多么便捷地南下,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卿家,是不是可以出去了?”赵佶虽然是在问,但是他的神情一点儿都不像是在问。
辽国是真的把他惹到了,就是他这么热爱和谐的人,也恨不能出兵攻打他。
唉!自己和赵佶本就不熟,他也不是那种听人劝的人。
文人吗,总是有一种指点江山,天下尽在掌握的骄傲。大宋对文人的推崇,更加助涨了这种心理。一个个总以为是诸葛孔明似的。
这次刺杀一下子打击到了赵佶,特别是钻到了床底下,太丢人了。
“官家,还得等一等,万一他们杀个回马枪就完了。”
宁采臣不觉得他们会再回来,既然是陷害了辽国,就没有再跑回来的理由。万一让抓住了一个,露了行藏,反而不好。
宁采臣不让他们出来,只是有意压一压他们那一颗骄傲的心,希望他们可以冷静地发现这事的不对劲。
宁采臣的想法完全是白费了。
赵佶越来越气不过,问高俅道:“那个从辽国归来的士子叫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