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这个也就够了。有一个道家弟子的皇帝,她又怎么敢不小心谨慎一些。
向太后听着她的解释,不觉点了点头,暗赞这郑贵妃行事周到。“郑丫头不愧是在哀家身边呆过,这礼物真合哀家的心意,哀家这两天正想看看《法华经》呢!你这手抄的工整俊秀,又比那些个佛经字体大,哀家看的也舒服!”
“皇上,你看!”这是刘贵妃在不满使小姓子,觉得自己太亏了,那么值钱的黑玉佛珠送上去,不仅没有半句夸奖,还落了一身的冷嘲热讽。可是这郑贵妃只不过送了几张纸片,便得了这么多的夸奖,她实在是不甘心得很。
赵佶小声劝着她,对他来说,只要太后高兴就好,至于自己女人受的这点儿委屈,实在是只算什么。
只要寿宴能顺利进行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这么些年过去了,就连赵佶都忘了向太后不喜铺张的姓子了。
自己挨训都没说什么,更何况你。
只要是顺利就好。
妃子王孙公主,这一个个礼物送上,向太后总是要说两句。
人老了,多说这么两三句,她自己是不觉得,可宁采臣这帮人却麻烦了。
本来在献完礼,他们便可以随意了,但是这是在寿宴开始的正常情况。
然而这赵官家突然加的这么一句,是排练时没有的。
怎么办?坐下是站着?
别人都站着,哪一个敢坐?
八零后、九零后,都接受过准军事训练,也都知道这站队形时,最怕的就是顾虑自己站得好不好,齐不齐之类。
这是极耗精力的。
接受过训练得还好。但是这宋朝的文官们哪一个接受过,一色的宅男出身。这越想站好,可他偏偏就是站不好。
有些家伙更是摇晃了起来。
(未完待续)